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淤泥质海滩断面上两不同水深处悬沙变化过程的回归模型,据此探讨了近岸悬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海滩水动力作用特征,并给出了含沙量预测中回归模型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2.
淤泥质海岸浅滩人工挖槽回淤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淤泥质海滩人工挖槽回淤率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对粘性细颗粒泥沙在咸水中沉降特性的研究,以及对一些与回淤有关的因素,包括水力条件、地形特征,供沙条件,泥沙特性和挖槽的尺度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 本法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实测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南北槽分流口及北槽进行大规模河口整治,至 2010 年已分别完成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使长江口航道水深分别达到 8.5 ,10.0 ,12.5 m 的治理目标。但从二期 10 m 水深的维护开始,尤其是 2006 年三期工程开工以来,航道的维护疏浚量(包括三期施工期回淤量)急速上升,且回淤沿航道的分布极不均匀;2009 年加长了大部分丁坝,意图提高回淤集中航段的落潮流速,刷低滩面,减轻回淤,但效果不显著。为此,总结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河口河槽演变若干问题,研究整治建筑物对北槽河槽形态、沿程水沙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初步分析造成高回淤量的原因,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口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归纳,对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前后泥沙运动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长江口徐六泾、横沙和佘山三站三年逐日表层含沙量、盐度和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北槽河段沿线含沙量洪、枯季准同步观测资料,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河段含沙量沿程分布规律和垂向变化特征,以及滩槽泥沙交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槽河段高含沙区分布位置在一期工程后适量下移;风浪对浅滩泥沙的掀动作用和滩槽问泥沙交换是造成工程区河段含沙量增加的主要动力因素;滩槽泥沙交换及输移途径取决于滩槽间流场变化,南北导堤在二期工程继续下延后,将进一步削弱滩槽泥沙交换量,有利于对深水航道的维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