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利工程   2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清8汊河已进入流路自然演变的末期。为此,界定了出汊、改道、流路稳定及黄河河口稳定的内涵,系统分析了近期黄河河口水沙及流路、海岸的新变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尾闾河道出汊机制,综合提出出汊阈值、触发条件以及黄河河口流路稳定综合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预判了清水沟清8汊河的稳定性,提出近期流路安排应优先考虑北汊河。  相似文献   
2.
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在黄河口两个站位观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对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河口的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潮周期内悬沙输移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相比于结束后,落潮动力加强,涨潮动力有所减弱,尤其在水体表层表现明显,河口切变锋类型不同,其出现时间长度亦不同;调水调沙期间含沙量较大,垂向分布较复杂,而结束后含沙量低,垂向梯度变化较小;此外,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悬沙在输移过程中以沉降作用为主,并在涨急和落急时刻伴随着底沙的再悬浮,而结束后悬沙浓度降低幅度较大,泥沙再悬浮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新入海水沙情势下黄河口的地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流域气候变化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干预,黄河入海水沙情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河口区地貌演变也随之改变。为了解新入海水沙情势下现行黄河口地貌演变特征,基于利津站水沙数据和现行河口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沙情势由"水少沙多"向"枯水少沙"转变,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悬沙浓度降低,泥沙颗粒粗化;2002-2015年持续调水调沙的14年间入海泥沙共19.79亿t,其中有8.34亿m~3(13.09亿t)泥沙沉积在现行河口滨海区,而2016年由于水量极枯调水调沙首次中断,河口滨海区大面积蚀退,净蚀退量达0.72亿m~3(1.13亿t),现行河口2~5 m水深平均侵蚀厚度为0.38 m,对入海水沙锐减的响应最为突出;维持现行河口滨海区冲淤平衡的入海泥沙通量临界值为1.3亿t/a,黄河入海水沙情势的改变使河口地貌演变将出现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实测地形资料对黄河尾闾河道沙洲、河口沙嘴及滨海区对水沙变化的响应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黄河水沙逐年减少,河口沙嘴横向淤长,拦门沙形态由长条形逐渐转为类似圆形;2016-2017年,水沙锐减,调水调沙中断,河口沙嘴及滨海区遭受冲刷;2018-2020年重启调水调沙工程,黄河水沙陡增,河口沙嘴沿出汊口方向大面积堆积造陆,拦门沙形态由类似圆形快速转变为马鞍形,面积增加5.96 km2。滨海区淤积广泛,尤其是在北汊口附近。年内尺度上,2017年低流量时河道两侧分布大量沙洲,尤其是在弯曲河段,并持续向河中心发育。2018年汛期的调水调沙工程重塑了沙洲的空间分布格局,使其减少60%,而且还推进了沙嘴短时间内迅速向海淤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量持续减少,河口水沙动力和地貌演变出现了新的情势。基于黄河口区实测水文泥沙和利津站水沙数据等,阐述目前黄河口的水沙动力与汊道演变。研究发现,现行黄河口区潮汐存在“潮位一升一降,潮流二次往复,流速四峰四谷”的特征,形成了涨潮北流、涨潮南流、落潮北流和落潮南流4种流动形式,以及近岸与远岸对峙的余流场;河口径流量减少,潮流界和潮区界有所上溯;口门东、北两汊涨落时刻不同步,形成了短时汊道环流。剪切应力计算结果显示,口外悬沙含沙量主要取决于床面的泥沙动态,悬沙含沙量主要受泥沙的沉降和再悬浮控制。口门进出潮水量计算结果显示,口门进潮量北汊大于东汊,而入海水量北汊小于东汊,表明目前北汊趋于衰退,而东汊将逐渐成为径流入海的主汊。  相似文献   
6.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是影响底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悬沙粒径组成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有两种模式,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强度不断转换.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子.悬沙与底质在粒径组成上差异明显,再悬浮和沉降是联系二者粒径组成关系的纽带.悬沙沉降对底质的泥沙贡献率从潮滩下部向上部不断增加,在互花米草滩上至少为79%.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冲淤塑造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冲淤塑造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孤东海域侵蚀态势加重,CS19剖面1985年后全剖面侵蚀,CS20剖面1993年后16 m等深线以下开始冲刷,呈现上下段冲刷、中段淤积的演变态势,1998年后海域横向呈冲刷态势;②孤东海域为正规全日潮汐、正规半日潮流,常浪有效波高为1 m,近岸是沉积物运移活跃地带;③1992年和1997年的风暴潮破坏力强于其他因素,引起剖面严重侵蚀,次年回淤量大于风暴潮侵蚀量,且CS19回淤量大于CS20.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泥沙特性和输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近20年来黄河口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其中包括输沙特性、来水来沙变化、泥沙异重流、河口最大浑浊带、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南汇近岸水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长江口南汇近岸水域1994年9,10月大、小潮期间悬沙浓度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涨潮或落潮平均悬沙浓度在垂向上呈指数分布,拟合Rouse(1937)公式。据此,探索应用:Rouse公式计算河口近岸水域悬沙沉速的分步求解法:先由涨(落)潮平均悬沙浓度和相对水深求出公式中的悬浮指标,再通过参数的确定从悬浮指标中反推出悬沙沉速。用这一方法近似计算得到南汇近岸水域的悬沙沉速:涨潮阶段平均为3.46mm/s,落潮阶段平均为3.00mm/s;全水域变化在2.14~4.38mm/s之间。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口悬沙浓度变化与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杭州湾口 1 5个测站的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得出大 -小潮周期流速变化和水位变化是该海区各站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 ,建立了单点测站悬沙浓度变化与水位和大 -小潮最大流速的关系模型 ,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拟合程度较好 ,对于整个大 -小潮周期悬沙浓度的连续变化可采用该模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