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含Mo元素的代表性涂层入手,综述了二元、三元再到多元含Mo系列PVD涂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探究了不同元素添加、不同制备参数等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等的影响。在涂层组分从二元发展到多元的过程中,改变掺杂元素种类、含量,制备参数会引起涂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而提升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涂层性能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对机械设备中关键传动零部件的保护,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对军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藏储层压裂实验评价关键技术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页岩气藏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因其基质具有超低渗透特点,使得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裂缝网络是获得工业性气流的关键。页岩气井的缝网压裂设计有别于常规低渗透砂岩储层压裂设计,特殊的室内实验评价技术是缝网压裂设计的重中之重。为此,从常规的压裂实验评价入手,分析对比了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储层力学性质特征,针对页岩岩石脆性特征以及储层岩心敏感性等实验评价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实验评价研究,并与现场压裂缝高示踪剂监测、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取得的认识可为页岩储层实验评价分析及缝网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探索,中国石油在川南地区实现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掌握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页岩气压裂理论、技术和方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配套,实现了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全面进步。2010年至今,川南地区页岩气压裂经历了先导试验、自主研发、系统完善、技术升级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体积压裂工艺技术、体积压裂配套技术、压裂裂缝监测与压裂后效果评价技术、工厂化压裂技术为核心的3500m以浅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体系。研究总结了现阶段页岩气压裂技术进展和应用成效,分析了已有技术的局限性、川南地区压裂难点,提出需要针对不同埋深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压裂理论深化研究与技术攻关,需攻关3500m以浅老区提高采收率、3500m以浅新井提高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3500m以深页岩气提高单井产量及复杂防控等领域,以支撑未来页岩气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The hydrophobicity of polluted silicone rubber was improved rapidly under plasma jet treat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lasma jet and the porous surface, and show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power system. In this proces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ose of plasma jet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variation of hydrophobicity of polluted silicone rubber under plasma jet treatment was studied,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ose of plasma jet on polluted silicone rubber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roperty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depended on the dose of plasma applied to the surface. The effective treated area was a circle, and the contact angles chang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circle. This was attributable to the diffusion of plasma bullet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ma species. The plasma dose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plasma applied on the surfac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sma dose,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s first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井水平段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基岩屑,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国家示范区采用LRET技术和热解析技术开展油基岩屑处理实践,处理后的油含量小于1%(w),油回收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采用LRET技术处理后,浸出液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急性毒性等指标均检测合格。这为油基岩屑的安全、环保、高效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钻井条件下井底岩石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发现: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底岩石上凸.表现为类似"张力"的外拉趋势;另外.由于没有了钻井液静液柱压力的作用.井底应力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岩石开始从塑性向脆性转变.这些转变更利于钻头切削面与岩石接触.提高岩石的破碎效率.从而找到了气体钻井提高钻速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igher order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variable growth, and obtain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in the setting of W^m,p(x) spaces by means of an abstract result for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obtained by Gossez and Mustonen. Our result generalizes the corresponding one of Kovacik and Rakosnfk.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大型水力加砂压裂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增产改造是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重要保障手段,为了提高气藏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该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以大型水力加砂压裂为主的储层改造及其配套技术,包括:气藏整体压裂方案设计技术,以微型注入为主的压前评价技术,以数值模拟、节点分析为主的大型压裂优化设计技术,以差应变、声发射、黏滞剩磁室内实验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的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分析技术,以示踪迹、微地震为主的裂缝形态监测技术等。这些配套技术的形成,使大型水力加砂压裂工艺在试验区内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川渝气区大力推进盆地内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归纳与总结,为低渗透砂岩气藏的规模化、效益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碳黑窑炉烟气双碱法脱硫工艺原理及工程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进口碳黑窑炉所排放的烟气中粉尘浓度低、SO2浓度相对较高、烟气温度高等特点.阐述了采用旋流板塔双碱法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并对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工艺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三元含Mo的Cr-Mo-N、Mo-Si-N、Mo-C-N薄膜到四元Cr-Mo-Si-N、Mo-Si-C-N薄膜,综述多元系列薄膜的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在不同气体压力、制备方法与参数、不同元素含量下薄膜结构的变化,阐述薄膜结构与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特性的关联。指出:多元Cr-Mo-Si-C-N系列薄膜结构、硬度、摩擦因数强烈受到薄膜中Mo、Si、C、N元素含量的影响,其中力学特性还与薄膜微结构紧密相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与晶粒生长细化和作为润滑剂的无定形基质有关;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化学反应也有效地提高了薄膜的耐磨性。对于四元Cr-Mo-C-N和多元Cr-Mo-Si-C-N薄膜,建议进一步研究在水润滑与非润滑的不同条件下,例如在海水或者空气干摩擦环境下,是否由于薄膜结构组分的不同而有效地形成含Mo的氧化物的自润滑膜,以提高薄膜在更多场合下的适应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