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5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酸型槐糖脂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一种微乳液用于对含油盐碱性土壤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固定柴油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微乳液配方,并优化其清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微乳液〔酸型槐糖脂含量6%(以水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氯化钠含量1%、柴油含量13.36%〕在液固比(质量比)2:1、35℃、搅拌速率600 r/min、清洗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对原油脱除效果最高,脱除率可达95.95%.规模放大实验及重复使用实验表明,将含油土壤处理量放大至300倍,该乳液在上述条件下仍能保持原油脱除率在94%以上;微乳相在补加柴油的情况下,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原油脱除率在87%以上.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修复后土壤的pH由8.56下降到7.68,全盐含量由1.48%下降到0.29%,土壤由重度盐碱地降低为轻度盐碱地.种子萌发实验证明,修复后土壤毒性降低,适合部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网络越来越高科技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为了让高校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和参与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的运用在高校教育的学习中来,将信息化的技术和我们的实验教学技术相融合的实验性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成为我们推动实验教学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不同材料的染料吸附性能,得出了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在吸附性能方面的优越性;总结了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对染料的吸附机理,发现其对染料的吸附是吸热、熵增的物理吸附过程,一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提升其实际应用价值,探索对多种污染物的处理净化以及动态吸附是石墨烯基气凝胶小球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配制微乳液对落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应急处理及回收原油模拟实验。将原始与回收的原油、土壤进行对比发现:回收土壤的pH略高且大致呈中性,Zeta电位更小,黏粒体积分数减小,微乳液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回收原油中饱和分含量升高,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降低,密度与黏度都降低,表明回收所得的是轻质原油。分析了SDBS、正丁醇、NaCl添加量及油水比对原油脱除率的影响,并对筛选出的3种配方微乳液进行温度、循环利用和放大实验检验原油脱除效果的稳定性,最终确定w(SDBS)=10%、w(n-butanol)=4.8%、w(NaCl)=0.8%、w(diesel)=12.8%的微乳液为处理落地原油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5.
内标法研究Winsor Ⅲ型微乳液的醇分布及其增溶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量了不同微乳体系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正丁醇在油相和水相的体积分布,根据测量结果,对增溶参数的计算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对于单一阴离子或阴/阳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形成WinsorⅢ微乳时的平衡油相中只含有正辛烷和正丁醇,未检测到水,平衡水相中只含有水和正丁醇,未检测到正辛烷;正丁醇在平衡油相中的体积分数较大,均在11%—12%之间变化,正丁醇在水相中的体积分数较小,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中维持在1%—2%,而在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中则在2%—4%。修正后的最佳增溶参数SP**较原来增加,最大增幅达15%,最佳盐度S**有所减小,最大减幅为5%,且在最佳盐度条件下对应的界面膜中,随着正丁醇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nA/nS增加,微乳液的增溶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6.
主要考察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相的增溶规律。通过不同烃类混合,包括两种烃类的混合和4种烃类混合,调整混合油相的等效烷基碳数(EACN),探索最佳中相醇用量(A*)、最佳增溶量(SP*)与EACN的关系。A*、SP*与EACN在两类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都呈现二次函数的关系,且在同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控制其他组分含量恒定的情况下,函数关系与所用的烃无关。  相似文献   
7.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增溶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Winsor相图及最佳增溶参数曲线对比了四种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微乳液的增溶性能,增溶能力为SDBS>AES>SDS>SLS。选取增溶能力较小的SDS、SLS分别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复配微乳液,当达到最优复配比时,SDS/OTAC、SLS/OTAC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SP*)较SDS、SLS体系分别增加了150%、170%,最佳盐度(S*)分别减少了91%和95%。研究还发现,当温度在20~50℃间变化时,SDS-OTAC复配微乳体系的最佳增溶参数略微减小,最佳盐度稍微增加;温度超过50℃后,最佳增溶参数急剧减小,最佳盐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8.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cation from electrolytes and acidity/alkalinity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n-butanol-organics-water (with electrolytes) microemulsion sys-tem. The organics used is commercial kerosene. The volume ratio of water to organics is 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e and valence of electrolyte catio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icroemulsion behavior. Biva-lent Ca2+is more effective than monovalent K+and Na+for the formation of Winsor type III and II microemulsion. For electrolytes with the same monovalent cation Na+, i.e. NaCl and Na2CO3, anions in the electrolyte have some effect. Bivalent anion 23CO - leads to a lower activity of cation Na+than monovalent anion Cl-. NaOH (or KOH) behaves similar with NaCl (or KCl). When HCl is used as electrolyte, its acid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hase in-version of microemulsion from type III (or II) to type I is observed through precipitation of Ca2+using Na2CO3, neutralization of HCl by NaOH, and addition of water to the system, which releases the oil from the microemulsion.  相似文献   
9.
采用轴径向二维扩散模型对提升管-下行床耦合反应器催化裂化反应进行了数学模拟,并与提升管及下行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下行床之前耦合一段适当长度的提升管不仅可以保证原料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而且可以保证目的产品的选择性较高,缩短达到相同产品收率所需的下行床长度.这种耦合反应器充分利用了提升管与下行床各自的优势,并可以根据具体的原料及产品需求调整进料的位置以改变提升段与下行段的长度比例,实现柔性操作.  相似文献   
10.
环形截面提升管内颗粒的运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DPA(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 system)及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环形截面提升管中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了研究。与传统提升管相比,环形截面提升管中颗粒速度分布的均匀性有所改善,其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之差变小。环形截面提升管最大速度值出现在相对径向位置φ=0.3-0.4处。与传统提升管相似,环形截面提升管内颗粒的轴向返混较严重,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存在较明显的拖尾,其中颗粒的轴向Peclet数与传统提升管也处于同一数量级范围。提升管床结构的改变并未显著改变其中气固流动的微观相结构,稀相与密相颗粒团微观两相仍然存在,这种微观相结构是造成颗粒严重返混的决定性原因:稀相中的颗粒与密相颗粒团中的颗粒分别造成了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前峰与拖尾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