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喜庆之际,回顾石油大学与祖国一同成长的46年,从最初的“面向石油工业”到与现代化高科技石油工业“产学研结合”办学,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艰苦创业、献身精神”的思想教育,不仅保证了西北边题有我们源源不断的科技生力军,还培养了王启民、吴仪、秦文贵等各方面拔尖人才。我们经历了三次开荒建校、两度易地办学、两次更改校名的艰难历程,溶入了几代石油教育工作者含辛茹苦的奋斗,悟出了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道理。世纪之交出…  相似文献   
2.
油气成藏过程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既是石油地质理论的核心问题,又是有效解决油气勘探活动的关键问题。自石油工业产生以来,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家极为关注的课题,其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为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初始阶段,以沿背斜褶皱带分布油气藏的背斜学说或重力学说为代表,并提出了陆相成油理论;第  相似文献   
3.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形成大型古油气藏,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水溶对流可能是石炭系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对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砾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重点阐述了扇三角洲前缘岩石相及“复模态”岩石结构对油气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并对各种成岩-储集相的孔隙演化史及其储集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储层成因机理的角度,指出了有利储集砂体的发育规律,从而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准备阶段有利钻探区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西部箕状凹陷形成的探讨——初论地壳波状运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一伟 《石油学报》1983,4(4):19-25
本区箕状凹陷的形成和展布是受地壳波状运动所控制。鲁东、鲁西两块体沿郯庐断裂带的离散和聚敛发生了碰撞。波由碰撞中心向远处传递,形成了各组地层沉降中心的转移及凹陷、断层展布的规律性。不同级次波状运动的迭合使波谷(凹陷)不能保持对称形态,向区域倾斜方向歪斜,因此,断层有规律地发育在陡翼一侧,并形成箕状凹陷。波状运动是板内地壳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控制了沉积的发育和各凹陷的生成,沉降中心有规律地转移,以及含油富集地区的分布。研究波状运动将有助于了解油气形成和分布规津,更有成效地去寻找油气。  相似文献   
6.
原型盆地剥蚀量计算的新方法──波动分析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原型盆地剥蚀量计算的传统方法较多,但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的取得均受到了较多限制,所以难以真实反映地层缺失的原因。波动分析则是根据由已知到未知的原理,由残余地层地质时间剖面沉积速度直方图建立波动方程,寻找不同时期的地层沉积周期波,判断沉积缺失的原因及缺失量。使用波动分析法,首先要尽可能均匀选择研究区,在原始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性厚度剖面转化为岩性时间剖面,最后绘制沉积速率曲线,恢复地层剥蚀量。三水盆地华涌组应用此方法分析的结果为渐新世晚期及新第三纪有过沉积,只是沉积后又被剥蚀殆尽,致使现今无地层记录。现今所见的三水盆地边界,实际上是在 39Ma以后不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球科学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个人类碰到了人口、资源、土地、生态、环境、社会等全球性问题,要求地质科学协同其他学科作出预测与对策;另一方面,新科学技术革命迫使地质科学做出相应的反应与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地质科学理应有个重大变革。事实上,这种变革已经开始。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总趋势正朝着纵深发展,在深度上已从浅层进入深层,由陆壳进入地漫,向深处钻进;由宏观向微观原子、质子、微相研究;在广度上又向沙漠腹地、极地、深海复杂地质、从地球向球外空间,进入太阳系,构成了一个宇…  相似文献   
8.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叠坳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古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燕山-喜马拉雅期结构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中储潜山油藏。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已发现的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均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图5表2参28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发挥测井信息在油田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以关键井作为解析地质问题的窗口,综合测井、岩心、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地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应于高度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储层参数与测井信息之间的最佳转换关系,提高了直接求解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假设地震记录道可视为一个离散的时间序列,并认为它是一个包含各种信息的高维样本空间,利用自回归模式识别方法,在信息量损失最小的条件下,求取样本空间的特征系数,可使维数大大降低,按层计算出所有地震道的特征系数,利用多种距离准则,在层内对它们进行划分.对划分出的各部分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实现了层内岩性横向变化的划分和分类.用理论模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它应用于实际地震剖面处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