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月桂酸盐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钙蒙脱土从 p H9.6的碳酸钠 -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对月桂酸钠的吸附。 30℃和 2 5℃时得到双平台型吸附等温线 ,35℃时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显示三个吸附平台。根据两阶段吸附理论计算了吸附特性参数和吸附热力学参数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研究泡沫液膜性质的新方法──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定自由液膜的动态拉伸粘弹性。根据动态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本实验室研制的测定近似圆柱状自由液膜动态拉伸粘弹性的装置,在不同的拉伸频率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所形成的液膜的测定结果表明,其贮能模量(拉伸弹性)和耗能模量的测定重现性都相当好,相对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3.
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束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酸钠(SLA)以及SDBS和十四烷基苯磺酸钠(STBS)两种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烷基链长不同的磺酸盐的混合胶束形成性质可用Clint模型描述,而磺酸盐和羧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可用规则溶液理论(RST)来描述。对于SDBS/STBS混合体系,添加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对混合cmc的影响不同。在相同电解质浓度下,碱性和弱碱性条件使SDBS/SLA混合体系的cmc变化不大,但与中性相比下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其值随组成的变化不大;在中性条件下,cmc的变化与碱性条件相比要大一些;在各种电解质浓度下,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出的SDBS/SLA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皆为负值,表明混合胶束两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的。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因此,SDBS与SLA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4.
扭摆法测定界面剪切粘度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动态力学原理出发,给出扭摆法测定界面剪切粘度计算公式的推导,以证明某些文献中所引公式的可能错误。此外,推荐一种基液阻尼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扭摆体系转动惯量和扭力常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图5参16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油气二次运移方向,运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油气运移模拟实验,对收集的样品族组分、饱和烃色谱一质谱、芳烃色谱质谱、烷基酚类化合物及中性氮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在通过输导层的运移过程中,具有和色谱(色层)过程同样的效应,在地层中运移的组分(除饱和烃族组分外)含量都不是单调地降低或者升高,而是有一个富集的过程。将化合物相对浓度曲线和化合物比值曲线合成一张图,则可根据化合物相对浓度和比值的关系正确判断运移的方向:二者一致升高的方向或者一致降低的方向就是油气运移的方向;如果二者不一致,那么降低的一方的变化方向就应是油气运移的方向。图15参12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往往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进行驱油。但这种体系通过孔隙介质时,因其吸附能力的差异以及在油、水相中分配的不同而发生色谱分离。考虑到混合胶束行为、各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在油、水中的分配等物理化学过程,给出了一个描述这一复杂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细管实验结果相吻合,较好地描述了色谱分离的实际过程。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三次采油中采用的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色谱分离过程,因而可作为选择驱油体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尚林  张禹负  刘华  戴乐蓉  丁马太 《功能材料》2005,36(12):1913-1914,1918
应用界面粘弹性测定仪和界面张力仪,测定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和界面张力。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碱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与提高界面剪切粘度作用相对应。聚合物HPAM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界面张力略有升高。且可使极低的界面剪切粘度升高,很高的界面剪切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