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3×10~4km地震和13口探井及其它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东海盆地西南部与盆地其它部分在发育演化、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方面差异甚大。 盆地西南部(杭州湾—冲绳岛断裂以南地区)发育演化经历了断陷—坳陷—隆起—铺盖四个阶段。始新世末期的隆起在研究区演化史上有15~20Ma的沉积间断、剥蚀。这段历程,盆地其它部分未曾经历。其次是区内始新世末期抬升运动,致使始新统及以下老地层受剥蚀,仅始新统最大剥蚀量达1000m,这是盆地内绝无仅有的。第三是第三纪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特别在始新世,为海侵高潮,海城宽阔达8000km~2,这时盆地东北部正接受陆相沉积。研究区中部(北东向)可能存在超压泥岩及多套生油岩系,应为有利生油气区。研究区可能是盆地最有油气远景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海域中生界地质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生界分布于中国东部海域的7个盆地,面积约18.3万km_2,最大沉积厚度约5000m。研究区南部的沉积环境以海相为主,北部以陆相为主;盆地构造演化在南部晚中生代以坳陷为主,北部晚中生代以断陷为主;构造活动南强北弱,南多北少。地质差异的原因与大地构造位置和三大板块作用有关。中生界具有多种油气藏类型,含油气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晚温洛克期(S_2)沉积在密执安盆地中的蒸发岩好象记录了一次明显的海平面下降,同期沉积在地势较高的印第安纳沃巴什地台上的碳酸盐岩则没有这种现象。盆地和地台相互矛盾的迹象可以用盆地中孤立的蒸发性下降的假设来解释。这一假设的前题是:高速的蒸发速率,以及密执安盆地和北美陆缘海之间大洋入口处的变窄引起盆地内海平面的显著下降而外侧海平面则几乎仍然保持不变。在海平面下降时,盆地边缘的潮上志留纪碳酸盐岩起着分隔正常海和咸化海的边缘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受限的入口和地下来补给海水和排泄盐水。海平面下降的地质证据包括盆地中蒸发前碳酸盐岩近陆表的出露,盆地边缘碳酸盐岩大量白云化的作用和在盆地中心硫酸盐及镁盐沉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台西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台湾中央山脉(褶皱带)以西与东南沿海间广大地区为统一的台西盆地。前新生代本区与中央山脉为统一的中生代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演化成东西两个断槽(一个在西带.一个位于中央山脉);渐新世以隆起为主,主要沉积区在中央山脉;中新世拗陷区主要在台湾海峡东侧至台湾麓山带;上新世一第四纪为造山期,台湾岛的滨海平原区为前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上新统和第四系。由西向东盆地可分为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反转带和东部坳陷带,盆地南北地质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是继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完成的又一次较为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在继承以往盆地模拟法研究的基础上,评价结果更突出了类比法、各种统计法、综合法(区带评价法)在较成熟勘探区油气资源量预测中的重要作用,使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参数的选取更趋于完善。本次评价重点预测了渤海、南黄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等盆地的可探明油气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并对资源分布,包括地质层位、深度、地理环境(水深及岛屿部分)、油气性质等做出了尝试性预测。通过资源量不同概率分布值表述了上述盆地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并讨论了不确定性存在的可能原因。评价结果表明,渤海、珠江口、北部湾盆地的富油凹陷及其相邻凸起仍然是未来石油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地区;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其相邻地区)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现实地区;珠江口盆地白云主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近海前第三系盆地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6.
东海盆地前第三系与古潜山油气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8.
引言当进行孟加拉湾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时,在枢纽带附近所见到的相变确认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相提供了陆架边缘碳酸盐岩隆的标志。其它地震参数如速度、反射结构、界面形状,上超等也支持这一解释。受这种判定所鼓励,对该区所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剖面作了详细研究,看到了全部测线上存在碳酸盐岩隆。系统图件表明:碳酸盐岩隆沿约200千米长的陆架边缘都存在,走向约为北东—南西。在地震  相似文献   
9.
10.
东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纯 《石油学报》1987,8(4):18-25
东海盆地是一个大型的新生代沉积为主的盆地,沉积岩厚度超过10000m.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始新世-渐新世断坳,中新世坳陷及上新世-第四纪铺盖等四个演化阶段.并指出各个发育阶段形成了不同圈闭类型及油气歉,并认为盆地具有很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