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古油田井深油稠,地层供液能力较差,单一的举升工艺很难适应油田生产的需要,因此应用了以稀油为动力液的有杆泵—喷射泵复合举升系统。为了解决目前稀油用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产出液和混合液作为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方案,分别建立了其黏度、密度和稀油比例的模型,并分别对稀油、产出液、混合液以及活性水作为复合系统动力液展开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比计算得出掺稀比例为0.5时的混合液为最佳动力液方案。对该混合液作为复合举升系统动力液开展了实例计算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动力液系统可以维持较高的泵效,同时使得单位体积稀油携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稀油资源。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超稠油流变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郑411-P7井进行基本物性测定,通过可编程式流变仪开展流变性实验研究,探讨了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含水超特稠油流变性的重要因素,随含水率的变化,含水超特稠油的表观粘度呈现出比较复杂的规律.油样含水率大于30%之后,非牛顿性已不明显.在较高含水率下流变性还受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尕斯库勒油田周期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尕斯库勒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差异大,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利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注水技术在该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油田进行大规模周期注水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该技术在尕斯库勒油田的成功应用,也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年内,水平井完井有了很大进展.这些改进是为了更好地对整个水平井段增产.最引人注意的进展是在套管内注水泥衬管方面的应用,复合水泥塞形成机械导流,从而使整个水平井筒增产.然而,在连续油管(CT)上加一个塞子,然后射孔,采取增产措施,接着根据优化采油需要的级数重复这一过程,最后同连续油管一起将套管取出,拿掉塞堵,整个过程花费大并且很多时候时间也不允许.在裸眼应用中,水平增产仅依靠限流或者挤入来诱导产生多条裂缝.这种方法被证实为很无效且很不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完井系统,它能解决以前水平井增产中的所有问题.该系统在生产尾管上布置一系列机械裸眼封隔器,封隔器之间有一些压裂或增产孔眼,可使每一预定井段进行增产.不用水泥固定衬管时,所有与注水泥相关的问题都消除了.在裸眼井段下入一尾管而不是让它裸眼,这使得接近井段和采油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了.此外,机械封隔器在高差压下提供机械转向.该系统也被设计为沿水平井筒的所有压裂或增产措施能够连续操作,从而使伴生风险降至最小化,而人员、设备效率得以最优化.根据已完成的数百次作业,本文将详述该完井系统的操作效率和可靠性,并对已记录的成本效益和产量增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滨南单二区块地层高温封堵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封堵滨南单二区块地层的高渗透带和由蒸汽冲刷形成的大孔道,研究了该地区堵剂粒度与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研制出了超细水泥 粉煤灰堵剂,并对其进行了悬浮稳定性及常温条件下封堵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评判的轻质油藏注空气筛选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轻质油藏注空气是二次或三次采油的新技术,其关键在于低温氧化消耗氧气,达到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和气驱的目的,从而提高采收率.由于工艺实施过程中存在设备投资大、可能出现气驱效率低、安全和腐蚀等问题,使得该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实施注空气驱开发前,对候选油藏进行适宜度评价可提高工程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为此,在分析注空气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选择了12个油藏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将评价指标量化,建立了针对具体油藏注空气适宜度的模糊评判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快捷、科学地评价候选油藏的注空气适宜度.  相似文献   
7.
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油藏注空气的氧化机理,在原油氧化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高含水期油藏注空气后含油饱和度、温度、气体运动和原油粘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烟道气成分和注入气体对采收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注空气后含油饱和度明显降低,氧化前缘的最高温度可达190℃,原油消耗氧气量为589m3m3(标准状况下).氧气在到达生产井之前基本耗尽,注空气驱油技术是安全的.注空气形成的烟道气中N2与CO2体积比越小,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开采中,在地面工艺流程及地层渗流等方面对其做了大量研究,但对注聚井注入管柱工艺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井下注聚管径对聚合物溶液井下流动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单管分层注聚工艺,基于幂律流体圆管层流流动理论,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日注入量下的流态、表观黏度、管壁应变速度等参数受井下注聚管径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管径的减小,溶液的Re值缓慢增大,且属于层流;当管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后,Re值急剧增大,由层流向紊流过渡;之后,随管径继续减小,Re值迅速攀升,彻底变为紊流。随着管径的变化,Re值会发生"突变",且日注入量越小,这种"突变"现象越明显。聚合物溶液流动时的表观黏度随注聚管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减小;会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小的速率逐渐增大。溶液流动时的平均速度梯度随注聚管径的减小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增大;应通过优选注聚管径保持合理的应变速度,进而减小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注聚工艺的管柱尺寸设计和黏度变化规律认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聚井射孔孔眼附近的高速剪切会使聚合物溶液发生机械降解导致黏度损失严重,影响驱油效率。分析了聚合物溶液在射孔孔眼处的黏损机理,研究不同射孔参数对孔眼内黏度与孔眼前后黏损的影响。研究表明,孔眼内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及其对流量的敏感性随流量增大而减小;其对孔径的敏感性较射孔密度更强;在高射孔密度、大孔径下溶液黏度更高。为保持黏度的有效性,特定射孔参数下存在极限流量。孔眼处聚合物溶液黏损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差异大,较高流变指数、射孔密度、孔径及小尺寸套管可减小黏损。运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合理选定射孔完井参数,进而提高聚驱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强碱三元体系注入油层后,碱与矿物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及物理变化。强碱溶蚀岩石表面,溶蚀产物及黏土颗粒在油层渗流通道上运移沉淀,对渗流造成较大伤害。以A油田为研究对象,从碱对矿物组分的溶蚀性入手,通过渗流实验,借助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等,分析了强碱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及溶蚀后的矿物组分变化,进而研究对岩心渗流能力的影响。岩心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强碱三元体系长时间驱替后,注入压力上升约140 kPa,岩心渗透率平均下降18%。岩心原始孔隙结构在强碱的溶蚀和渗流冲刷下严重破坏,高岭石和蒙脱石等晶体结构被破坏。长时间驱替后,碱溶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及脱落的黏土颗粒运移堵塞和附着在孔喉通道壁面,使岩心的渗流能力下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驱替前、后岩石矿物表面特征发生变化,颗粒运移,元素含量也随之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强碱三元体系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