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总被引:58,自引:9,他引:49  
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中国含气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高后期改造程度等“三高”特点,页岩气具有海陆相共存、沉积分区控制以及分布多样复杂等特点。以间接型和直接型页岩气划分方法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特点,将中国的页岩气富集模式划分为南方型、北方型及西北型等3种,分别具有以下特点:①以扬子地台为核心的南方型页岩气聚集条件有利并以改造较为严重的海相古生界海相页岩聚气为主,具有单层厚度大、发育层位多、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后期改造强等特点;②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北方型页岩气具有古-中-新生界页岩发育齐全、沉积迁移特征明显、薄互层变化频率高、沉积相带分隔明显等特点;③以塔里木地台为基础的西北型页岩气储层以中-古生界为主,沉积类型多、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 m3,大致与美国的28×1012 m3相当。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分析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保存条件,以渝东南黔江地区为例,运用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对研究区地震测线、主要断裂和目的层出露区的地表微生物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微生物高异常值主要集中在向斜核部,而中部的微生物高异常值则主要集中在目的层出露区;向斜两翼均为单一断裂,地表微生物分布呈线性特征,而向斜核部则整体表现为微生物高异常带,推断与向斜核部断裂破碎带有关,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差;新滩-小河坝组盖层表现出微生物高异常特征,指示裂缝系统发育导致盖层垂向封盖能力有限,不利于页岩气藏形成;最终优选出1个页岩气保存相对有利区,位于濯河坝向斜北部Q1井区附近。研究成果表明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可用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优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邮凹陷沙埝南-永安地区阜二段和阜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但对于戴一段原油的来源问题研究较少,存在较多争议。为了查明戴一段原油来源问题,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阜二段源岩主峰碳以C22 圆顶或C25 尖顶分布为主,奇碳优势不明显,原生甾烷呈“椅式”分布;阜四段源岩主峰碳以C23 尖峰为主,奇碳优势明显,原生甾烷呈“ V” 字型。通过原油与阜宁组源岩对比分析,认为戴一段原油主体来源于阜四段,深凹带原油与阜二段源岩关系密切。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时间和成藏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时间和成藏期次,运用流体包裹体法和生烃史法分析了研究区成藏时期。流体包裹体法分析认为滩海西部地区油气聚集具有两期成藏、先油后气的特点,成藏时间分别为26~19 Ma 和10~3 Ma;生烃史法分析认为滩海西部地区主生油期为33. 5~5. 2 Ma,主要生气区间为24. 6~0. 0 Ma。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 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前提不同,结果显示包裹体法确定的成藏区间落在生烃史法确定的区间范围以内,与理论假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辽河坳陷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研究辽河坳陷次级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成藏意义,选取了5口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氦气吸脱附、X-衍射全岩分析、干酪根镜检及配套有机地化等实验,从微观孔隙结构到成藏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共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孔、微裂缝6种孔隙类型。孔隙发育不仅与沉积压实、胶结、溶解作用相关,另外还与页岩岩性、矿物组构、有机质类型、有机地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粘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和层间微孔缝对页岩油气的赋存和运移贡献最大,且是页岩储层各向异性(渗透率)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及晶间孔次之;有机孔因相对不发育,对页岩油气的渗透贡献较小,但仍然是吸附态页岩油气的主要场所;微裂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宏孔与中孔的主要微通道。另外,低熟条件下粘附-结合态有机质中有机孔的大量发现表明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早期催化生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机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的保存特点,也反映了有机质保存形式与油气生成之间的密切关系。实验同时表明无定形体是研究层段生成页岩油气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上古生界林西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该地区林西组被火山岩分隔呈NE—SW向条带状发育出露。页岩分布在平面上存在东部陶海和西部官地2个厚度中心,累计可达700m以上。林西组页岩以Ⅱ2—Ⅲ等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露头页岩样品平均TOC值多分布在0.5%~1.0%之间,鲁D1井等局部地区TOC值也可超过1.5%;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O)通常超过2%;伊利石结晶度实验表明该页岩处于晚成岩阶段。微观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溶蚀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等发育。X-衍射分析页岩中的石英和斜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含量一般小于40%,且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组成。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有利地区分布在昆都—扎鲁特地区,但进一步勘探需结合重磁力、电法等辅助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等特点,整体具备页岩气发育的气源条件;但各钻井含气性差异显著,可见区域构造对页岩气的后期保存存在重要影响。以渝东南地区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测、含气性分析等手段,研究区域构造分布对页岩气赋存条件的影响,并认为:渝东南地区主要断裂均为逆断裂,且靠近褶皱核部的断裂盘地层变形更为明显,属于相对受伤盘;濯河坝向斜西翼的主控断裂——王家湾—大河口逆冲断裂两盘差异明显:向斜核部、断裂下盘构造缝高度发育,整体含气性较差,是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欠佳区域,不利于页岩气成藏。通过分析发现,区域应力背景控制褶皱体系,褶皱变形程度决定断裂分布和组合样式,断裂形态决定地层变形和裂缝发育,从而进一步控制页岩气的保存和富集。因此,全面分析构造匹配模式,是研究不同地区页岩气保存能力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有利选区目标,加深对美国油气资源现状的认识,在系统收集国内外资料基础上,以油气资源和选区评价为主线,通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油气资源评价分析、含油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等多方面研究,并结合勘探程度、研究区沉积相态及演化特征,对美国八个盆地区相关评价参数赋值,并根据多因素比例指定权重系数,最后对优选目标进行综合打分和排序,从而达到对研究区进行半定量—定量评价。通过资源潜力评价分析,初步认为落基山盆地区和阿拉斯加盆地区为一类盆地区;湾岸区、西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盆地区、中陆盆地区、阿巴拉契亚盆地区、东内部盆地区为二类盆地区;加利福尼亚盆地区和大西洋沿岸为三类盆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