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示烃成岩矿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烃成岩矿物是指与烃类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的成岩矿物.通过综合利用地质、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方法,识别出了铁白云石、铁方解石、高岭石和黄铁矿4种示烃成岩矿物.对东营凹陷示烃成岩矿物在研究区不同层系中的分布和发育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对示烃成岩矿物的研究可以在研究区流体输导体系中再现流体运动的过程及规律,分析其中控制物质演变和能量再分配的主导因素,揭示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成矿作用的对应关系,并对深部成岩作用以及油气运聚成藏在埋藏阶段的成岩响应进行评估.该研究成果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测试沉积岩流体包裹体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积岩流体包裹体具有个体小、数量少、气液比小的特点,测试过程中存在选样盲目性大,岩样切面和岩片厚度难以确定,岩片卸载和清洗方法不易操作,包裹体寻找和观察及其成分分析方法选择不当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选样基本原则,制定了岩样切面和岩片厚度标准,改进了岩片卸载和清洗方法,丰富了包裹体观察技巧,并指出应依据包裹体的主矿物和成分选择测试方法,从而提高沉积岩流体包裹体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方解石脉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定量分析、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和岩石包裹体分析3种方法,分析了济阳坳陷早古生代碳酸盐岩脉体形成的原因。利用方解石脉体的化学组分特征和碳氧同位素组分特征判断了其形成的原始环境,通过脉体包裹体特征判别方解石脉形成的温度以及形成的期次。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方解石脉体成因主要以热液沉积为主,其次还受到地表渗入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特征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可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缓坡带,由于地质背景有差异,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不同地区的特征不同:北部陡坡带以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沉积为主,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早,深度浅,次生孔隙发育中等,主要分布在1650-2450m深度,3200-3500m深度存在第二次生孔隙带,碳酸盐溶蚀和胶结作用在垂向具有分带性;中央隆起带以浊积扇砂岩为主,但由于断裂发育,酸性水活跃,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也较早,次生孔隙最发育,又分布范围大,1800-3500m深度均发育次生孔隙,碳酸盐胶结弱,储集层物性最好;南部缓坡带以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晚,次生孔隙发育少,北部和中部物性相对差。图4表1参31  相似文献   
5.
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矿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油饱和带(油层)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水层),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60~140℃)表明,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继续发育,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同样,方解石、白云石在含水饱和带及低含油饱和带与高含油饱和带相比也较发育;粘土矿物伊利石也具有此特征。但长石的溶蚀却在含油饱和带中明显高于含水饱和带,这说明石油充注改变储层孔隙中矿物生长的微环境(矿物成分、pH值、Eh、CO2分压及其他孔隙流体性质),从而对其成岩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泥页岩综合分类命名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页岩油气分类评价中细化泥页岩特征是基础,统一室内鉴定和录井现场岩性定名的对应关系非常必要。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页岩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调研收集了北美及中国多个地区代表性泥页岩段与岩石组成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类比及对比分析,明确了泥页岩相关术语的含义。针对当前泥页岩分类不一、含义相互交叉或覆盖、石油行业术语难以全面反映页岩油气赋存层段岩性特征的现状,按照岩石学分类命名基本原则,提出了泥页岩室内鉴定综合分类命名方案,建议录井现场细化油泥岩和油页岩的分类,并明确了2种方案的对应关系。该方案能够满足页岩油气勘探分类评价的要求,又选择性地保留了"油泥"、"油页"等传统行业术语,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便于理解和使用,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岩石微观分析判识油层伤害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沉积体内粘土化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造成油层渗透率降低的机理。介绍了运用室内流动模拟实验技术与衍射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微观测试手段结合判识储层伤害过程的静、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有机色谱、质谱、热解和荧光分析技术,建立了高含水期油层的残余油可采性评价方法。利用系统岩屑标本和特有的荧光色特征,确立了油水同层段油水界面的划分原则,以识别储层的可采潜力。分别运用各种方法,对胜利油田不同井区、不同层系分布的鲕粒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粘土质砂岩以及弱固结疏松砂岩储层进行了钻前油层保护、油气层改造、高含水油层的驱采、确定油水界面等技术设计。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一技术思路的设计与应用效果对陆相复合式油气区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要利用薄片、物性等资料,以孤东、胜坨、东辛油田诸砂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时代、埋深和成岩阶段的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由于成因和成岩史的差畀,时代新、埋藏浅、成岩弱的河流相砂岩体为原生孔隙储油;时代、埋深和成岩居中的三角洲砂岩体储集层多为原生孔隙储油,也有次生孔隙储油者;时代老、埋藏深和成岩强的浊流砂岩体储层以次生孔隙和微孔隙储油为主,砂体不同微相的孔隙分布也有明显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深层浊积砂岩为例建立了随埋深(或地温)的增大,其孔隙类型按原生孔隙→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残余孔隙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测井地层自动划分的边缘检测最优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常用的测井地层自动划分方法是最优分割法。该方法对测井曲线形态及突变点信息利用不充分,影响了分层的地质可靠性,而且计算量大、效率低。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将边缘检测与最优分割相结合的测井地层自动划分方法。该方法先通过边缘检测发现和筛选曲线突变点,而后在突变点集合中进行最优分割,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灵活设计边缘检测指标,优化准则不仅使层问离差平方和最大,也使各分界点两侧曲线形态差异尽量大,提高了分层可靠性。通过济阳坳陷1口井中生界地层划分的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胜和1井为例介绍了现场随钻快速岩性鉴定技术的应用情况,该技术以其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各种录井岩屑岩性进行鉴定和分析,并依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岩性标志,为钻井取心、卡界面和目的层、判断井漏位置、选择钻头类型、地层分层等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可有效提高钻井工程和地质录井质量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