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种升温速率的热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软件进行化学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温压条件下原油热裂解进程,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同一原油具有基本相似的裂解过程和基本一致的终点温度裂解总生气量。在原油裂解中,早期有重烃气的生成,晚期重烃气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升温速率对原油裂解进程影响显著,较高的升温速率下,原油裂解进程向高温推移,并且具有较高的油相保存温度上限。压力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较小。同一升温速率条件下,裂解早期压力对原油热裂解稍有"抑制"作用,而裂解晚期,压力则稍有"促进"作用。原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裂解过程的差异,可以用裂解活化能分布的差异进行解释。顺北7井原油在两种压力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集中的活化能分布,表明原油发生裂解转化过程的"温度窗"相对较窄。顺北一区油相保持的温度上限高于180℃,在埋深9 000 m的深部仍可保持油相。   相似文献   
2.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盐湖相烃源岩显微组合含量明显偏低,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1.5%〈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盆惰性组,相对发育镜质和壳质组,具有藻类低等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对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进行了显微组分组成与生烃组分剖析。三塘湖盆地烃源岩显微组分中富含镜质组、贫腐泥组,明显具有高等植物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显微组分含量与组成在各层段中呈现均不衡性,八道湾组为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孢子体和角质体是煤成油的最主要的生烃组分,渗出沥青体、微粒体的出现为该区烃类生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成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的发现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不同认识。利用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稳定碳同位素、苯及甲苯碳同位素、在线同位素质谱和流体包裹体技术,比较系统研究了盐城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其天然气的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属高成熟裂解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表明未受幔源气侵入影响;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乙烷碳同位素值为-28.31‰~-26.91‰,ln(C1/C2)稳定,ln(C2/C3)分布范围大,结合地质背景判断为混源气,主体为原油裂解气,气源可能与苏北盆地的海相古生界有关;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频范围为95~105℃,表明气藏形成时间为晚第三纪,以水溶相和气相方式运移为主。图3表3参7(马安来摘)  相似文献   
5.
对全岩显微组分统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全岩样品粉碎至1mm粒度,用环氧树脂粘结,制成粉砖光片,在反射白光结合反射荧光下进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点距和行距采用0.5mm,有交统计点数大于1000个,统计结果可比性好,提出的全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评价标准,经实例验证可靠,能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的优劣,并首次定量划分出全岩有机质类型,与干酪根镜检分析方法相比,全岩显简组分定量统计方法具有明优越性,不仅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而且分析速度快,费用低,直观,因而是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的特点,天然裂缝的发育对储层至关重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解释等手段分析新场须二段气藏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认为须二段储层裂缝可划分为网状缝、立缝、高角度缝、斜缝、低角度缝和平缝,以低角度缝和斜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在新场构造带中东部地区的须二段中、上亚段,走向主要为NE-SW向、NW-SE向和EW向,以EW向晚期构造裂缝最发育,并与区内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基于裂缝参数与产能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不同类型裂缝对产能的贡献度,认为新场须二段气藏有效裂缝为倾角大于30°的构造裂缝(立缝、高角度缝和斜缝)。区内有效裂缝的发育受控于断裂、构造变形、岩石粒度、岩石成分和岩层厚度等多方面因素,但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的距离是须二段天然构造裂缝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次是构造变形及构造组合样式。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上盘200 m范围内的褶皱发育区可作为新场地区今后裂缝预测、评价及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乙基桥键金刚烷是金刚烷的变形化合物,其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薄弱。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分析方法,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原油中检测出完整的乙基桥键金刚烷系列,包括C0—C4乙基桥键单金刚烷系列和C0—C3乙基桥键双金刚烷系列。通过分析典型化合物的质谱特征并与文献对比,确认了上述化合物的存在。使用D16-单金刚烷作为定量内标,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原油中乙基桥键金刚烷系列化合物的浓度为93.66~8 542.70 μg/g。原油中甲基-乙基桥键单金刚烷(META)指数与甲基单金刚烷指数、甲基菲比值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甲基-乙基桥键单金刚烷指数可以作为确定原油成熟度的指标。6-META+1-META+2-META浓度与4-甲基双金刚烷+3-甲基双金刚烷浓度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且二者的浓度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6-META+1-META+2-META浓度可以作为确定深层油气藏遭受次生改造作用的良好指标。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的现今地温具有从NW向SE方向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中,顺托工区和顺南工区经历的最高古地温高于顺北工区,这也导致顺托工区和顺南工区奥陶系的原油遭受强烈裂解,部分原油叠加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作用。由顺北工区向顺托工区再至顺南工区,奥陶系的油气藏相态由轻质油、挥发油至凝析油气再至干气变化,6-META+1-META+2-META浓度由NW向SE方向逐渐增加,这为深层油气藏的热裂解作用及TSR作用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地质因素和测试技术的原因 ,镜质组反射率测量值常与预计值有一定的偏差。在三塘湖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中 ,可以观察到镜质组反射率的局部增强和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局部增强多分布在上二叠统的烃源岩中 ,主要与火山活动有关。这种反射率的增强在平面上分布广泛 ,但纵向上影响范围较小。反射率的抑制是在上古生界烃源岩含有较高含量的腐泥组分背景下产生的。用氢指数模板方法对抑制进行了校正 ,抑制的幅度最大可达 0 .3%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活动造成的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发生地球中大多数的油藏中,人们认为生物降解作用大大降低油藏中原油的质量,为成功寻找工业油藏,理解地质建造中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的条件与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最近的研究推测微生物活动在温度在150℃仍能有效地发生,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地质时代,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发生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然而奇怪的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层中,还可发现未降解的原油,本文收集了一些油藏中有关生物降解程度的数据,发现未降角原油局限于埋藏浅的冷盆地,这些盆地曾是地球中更深,更热的部位,后经抬升作用形成的,我们认为这石油储层在深埋过程中,在温度为80-90℃时经历了灭菌作用,使得深部生物圈中降解烃类的生物停止活动,尽管这些储层后期抬升到较冷的部位并再次发生石油充注,也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表明灭菌后的沉积物不再适合降解烃类的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