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江盆地大型叶状三角洲沉积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白垩世中期,松辽湖盆为统一的大型坳陷型湖盆,在湖盆北部发育一大型叶状复合三角洲沉积体系,它与传统的吉尔伯特型小型湖盆三角洲、海盆三角洲均有明显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大型浅水湖盆的沉积特征。单体三角洲形如叶片,薄而广布;复合三角洲面积辽阔,厚度巨大,具迭叶状加积特征。据三角洲内、外前缘相砂体类型、几何形态及稳定性的差异,可在这一大型叶状湖盆三角洲沉积中进一步划分出四种三角洲沉积模式和八种亚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简要回顾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并与我国的“小层对比技术“在研究内容、精细程度、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和概念表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认定二者实属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的同一种技术,即同属高分辨率旋回等时对比技术。并指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的进步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化石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所以如何缩减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是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为全球从经济、贸易方面缩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了可能。随之而诞生的排放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4.
松辽湖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层理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5.
泛滥—分流平原相储层中河间砂体的精细描述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应用密井网测井曲线,通过对储层中河间单砂体的追溯对比,在河间沉积中识别出两大类、4种沉积微相。第一类为溢岸沉积砂体:包括天然堤与河漫滩2种沉积微相;第二类为决口沉积砂体:包括决口水道和决口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提出河间砂体与主河道砂体3种可能的连通类型(肯定连通型、连通较差型和不连通型)。描述了不同相带位置河间砂体发育的主要类型,并对这类储层在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井网密度对河流—三角洲砂体控制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河流-三角洲沉积的七种砂体为例,论述了采用成倍抽稀井网、砂体迭合与分析统计等方法,编制井网密度对砂体几何形态的相对和绝对控制程度关系曲线,从中预测不同密度井网对地下砂体的实际控制程度,以及开发各类油层所应采用的最大合理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7.
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中的特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研究为例,系统论述了松辽湖盆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空间分布类型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类储层的沉积成因和井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精细地质描述方法,根据丰富的密井网测井资料,借鉴古代河流砂体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经验,对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河流相储层PⅠ2砂岩组,进行精细对比、精细描述、模式预测等.表明PⅠ2砂岩组的PⅠ23沉积单元为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对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证实.成果不仅解决了PⅠ2砂岩组沉积单元精细划分与对比问题、澄清PⅠ23砂体成因类型上的认识,而且确认了大庆长垣萨、葡、高油层中、相对规模最大的砂质辫状河沉积.结果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对挖潜剩余油、改善开发效果,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讨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储集层的划分对比问题是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问题,尤其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虽然地球物理测井曲线资料越来越丰富,对储集层的集训越来越深入,但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预测剩余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进而储集层划分对比的精细程度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建立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基础之上的Cross^[1]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1995年引入中国的油气勘探领域^[2],其地层划分对比方法近几年在新疆、山东、陕北^[3]、辽河、南海等地的油田开发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非均质问题。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它将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分析、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流动单元分类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纳为一体。并提出了以Miall的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及露头地质建模为核心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思路。认为流动单元的划分也是储层非均质体系研究的一部分,它必须建立在结构单元划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