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91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采用宽带激光扫描,通过改变激光功率(P)和扫描速度(v)对灰铸铁HT250进行激光表面淬火硬化,对淬硬层深度、硬化层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P=2.5 kW、v=20 mm/s时,硬化层深度达0.84mm,表面硬度达64 HRC,硬化层组织主要为分布较均匀的细针状马氏体组织。利用失重法进行表面耐磨性试验,激光处理试样的失重率为0.00041%。  相似文献   
2.
通过机械共混、冷压成型、烧结的方法制备聚醚醚酮(PEEK)与纳米Si O2颗粒共同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试样。利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同配方比例的复合材料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摩擦学性能实验。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后的摩擦表面形貌和钢环表面的转移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填充5%PEEK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达到最低值;10%PEEK/PTFE复合材料中添加不同体积比的纳米Si O2填料可以显著地降低材料的体积磨损率,其中5%Nano-Si O2/10%PEEK/PTFE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最小;载荷和速度的变化对Nano-Si O2/PEEK/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显著,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压成型烧结工艺法,制备纳米碳化锆(Nano-ZrC)与聚苯硫醚(PPS)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采用邵氏硬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力学特性;使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非接触3D轮廓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损表面及转移膜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碳化锆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硬度上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冲击强度下降;纳米碳化锆使得复合材料耐磨性得到显著提升,且其体积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最佳;纳米碳化锆增强了转移膜的物理粘附能力,并促进其化学吸附作用;当载荷提升至300 N,摩擦速度提升至3 m/s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大幅降低,转移膜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环境温度(25~140℃)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新型复合淀粉衍生物及其在精细化工、医药、重金属絮凝剂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以木薯淀粉(CS)为起始原料,丙烯腈(AN)为醚化剂,在催化剂Na OH和无水Na2SO4作用下合成氰乙基木薯淀粉(CECS);再以CS2为酯化剂,硫酸镁为稳定剂,催化合成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XCECS);然后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混合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内交联剂,经接枝、交联改性合成交联AA/AM-g-黄原酸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AA/AM-XCECS)。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醚化取代度(DS)、含硫量、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AN(体积,m L)与CS(质量,g)比为2.0:4.0,催化剂和CS的质量比为0.063,温度50℃下反应5.0 h时,CECS的DS为0.110;当CS2(体积,m L)与CECS(质量,g)比为2.0:4.0,Na OH与CECS的质量比为0.025,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5%,温度30℃下反应2.5 h时,XCECS的含硫量为5.76%;当XCECS与单体的质量比在1.0:0.8,XCECS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质量比在1.00:0.01,引发剂浓度8%,温度50℃下反应时间2.5h时,接枝共聚物AA/AM-XCECS的接枝率达70.01%,接枝效率可达89.97%。  相似文献   
5.
基于FLUENT的水力旋流器入口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流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入口形式设计了一种水力旋流器,通过FLUENT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流线、速度、压力等分布情况,为水力旋流器入口结构及参数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龚俊 《网友世界》2014,(13):235-236
在我国,广播电视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和宣传的舆论工具,这是社会主义广播的基本性质。同时,广播电视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又具有生产属性。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既要坚持"喉舌"的功能,又要积极发挥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但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同国家、党、人民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历史和现实、社会和环境等一系列原因,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跨国媒介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广播电视媒介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广播电视的经营和管理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就要从跨国媒介集团的经营发展策略中吸取市场化运作和集团化经营的经验。这篇文章既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从理论上对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进行研究,并找出有利于系统节能和降低排放的有效途径,以某20t液压挖掘机为原型,分析其动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并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系统的整机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采集挖掘机在典型工况下的功率谱.根据挖掘机的工况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的准定工作点控制策略,并应用于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小超级电容电荷状态(SOC)波动,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提高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纳米填料增强PPS-PTFE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了3种复合材料,并利用MRH-3型摩擦试验机考察了不同速度、不同载荷、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转移膜形貌及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Al2O3和纳米SiO2都能提高PPS-PTFE基体的耐磨性,且添加5%的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最佳。纳米SiO2/PPSPTFE复合材料比纳米Al2O3/PPS-PTFE复合材料更适宜在高温、高速、高载荷工况下工作,两种纳米粒子添加的复合材料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9.
王月  董悦  杨东亚  龚俊 《化工新型材料》2014,(10):92-93,111
利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了四种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并利用MRH-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荷200N,滑动速度2m/s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JSM-67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转移膜形貌及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EEK、AF、PI的加入都能有效地提高PTFE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10%PEEK/PTFE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最小,5%PI/10%PEEK/PTFE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其耐磨性较纯PTFE提高了630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JSME)已发布并出版了用于核聚变设施(特别是ITER)中超导磁体结构的建造标准.该标准包括了含低温材料在内的结构材料、结构设计(考虑磁力)、制造(包括焊接和安装)、无损检验、耐压测试、环向场磁体结构的渗漏检验方面的准则.该标准涵盖了对除超导股线和绝缘子以外的超导磁体及其支承件的结构完整性、变形控制和密闭性要求.RCC-M规范于2008年12月出版了一份补遗,旨在及时反映工业发展需求和满足监管要求,并为了更好地迎合监管要求,改进了相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AFCEN对与PED、ESPN的一致性条件做了深入地阐述.2007年已发布RCC-MR的新版本,并更新了蠕变-疲劳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