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全自动电力用油检测技术,通过全自动铜丝预处理装置、多工位金属浴加热方式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准确控制氧弹的自动充放气、漏气检测等功能,具备自动控制、多重保护和远程监控等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试验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SF_6或SF_6/N2混合绝缘气体的密度直接决定着气体的绝缘性能,因此对气体密度的监测尤为重要。SF_6混合绝缘气体被认为是短期内最具发展前景的SF_6替代介质,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大力推广GIS母线用SF_6/N_2混合绝缘气体的应用。由于SF_6混合绝缘气体具有新的特性,原有的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无法反映设备内SF_6混合绝缘气体密度,为此,亟需开发SF_6混合绝缘气体的密度监测装置。文章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原理的SF_6/N_2混合绝缘气体密度监测技术,并探讨了具备混合比监测功能的SF_6/N_2混合绝缘气体密度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硫化镍捕收剂进行分类并作简要的介绍,通过应用实例来介绍硫化镍捕收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最后对硫化镍捕收剂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羟肟酸是近年来应用于氧化矿浮选的一类新型捕收剂,在白钨矿、铌钽矿等矿物浮选中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次实验以苯甲酸、水杨酸和羟胺为原料合成羟肟酸,并对其进行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六氟化硫气体中酸度检测方法是在常压下采用纯手动装置,且吸收速度慢、不完全,为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研制了一种新型SF6气体酸度的检测装置,采用细长结构,竖直设置的吸收池带压吸收SF6的酸性气体,实现了SF6气体中酸性物质的快速吸收;采用酸度计直接计算吸收池中的酸度,减小测试误差;提供一种SF6气体中HF标准气配制装置,提高酸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SF_6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是SF_6气体全分析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其关乎设备安全运行及人员人身健康。现行SF_6气体毒性生物试验设备简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试验效率很低,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电力建设高速发展的需求。安徽电科院研制的智能SF_6气体毒性生物试验装置具有多通道高精度高稳定性配气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视频监视与远程控制技术、自动报警技术等。该装置功能齐全,结构紧凑,高效智能,便于移动等,能够有效地提高试验效率,极大减轻人员的工作负荷。本文通过试验操作来对比两个装置的性能,并对此做出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六氟化硫气体中的八氟丙烷气体开展去除八氟丙烷气体的吸附剂试验,搭建试验装置,研究不同类型的吸附剂,筛选出吸附剂-1+吸附剂-2复合分子筛吸附体系作为合适的吸附剂,且复合分子筛中各组分比值为1:1.通过试验确定吸附条件为试验温度25℃、气体流速300 mL/min、吸附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8.
9.
C_4F_7N/CO_2环保混合气体作为SF_6的潜在替代气体,被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间隙绝缘特性,未见在混合气体中绝缘子沿面绝缘特性的研究。为此,建立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绝缘子沿面闪络实验平台,联立PR方程以及安托万方程,对气体混合方法进行了修正,研究了均匀电场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间隙击穿电压以及沿面闪络电压与气压及C_4F_7N摩尔百分比的关系。结果表明,5%C_4F_7N/95%CO_2绝缘强度达到SF_6的70%,温室效应降低了99.5%;13%C_4F_7N/87%CO_2的相对绝缘强度可达到80%;17%C_4F_7N/83%CO_2的相对绝缘强度可达到90%以上。综合考虑绝缘强度、液化温度、温室效应以及经济性,对工程应用中C_4F_7N的摩尔百分比及混合气体气压选择方案进行讨论,得出选择低混合比下高气压的方案优于高混合比低气压方案。  相似文献   
10.
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在大型用油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所有新入网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开展到货验收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新安装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性能和质量。对此,从检验项目内容和依据、所用配油装置、检验工作模式以及检验结果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检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对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入网检验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