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对人肝癌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活性的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抗肝癌hdsFvhEDN基因重组免疫毒素。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特异性杀伤活性检测。结果抗肝癌hdsFvhEDN重组免疫毒素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培养上清中,并获得有效纯化。ELISA法检测证实其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细胞毒试验表明对肝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损伤。结论已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特异性结合和杀伤活性的抗肝癌hdsFvhEDN基因重组免疫毒素,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技术我们观察了CCl_4中毒引起的肝细胞中间丝(IF)及其抗原决定簇的改变。结果表明,中毒10天后,IF构成的毛细胆管鞘(PCS)增粗,壁增厚,IF表面突起增多,细胞角蛋白(CK)19阳性金颗粒首先出现于IF突起及分支处,与CK18阳性金颗粒可位于同一段IF,甚至同一突起上;至中毒第40和第50天(肝硬变期),某些肝细胞胞浆内遍布密集的IF,与胆管上皮相似,CK19阳性IF比例显著增加,而且CK19阳性金颗粒可见于许多IF主干上。这提示,CCl_4性肝炎及肝硬变中,某些肝细胞在IF结构及CK组型上都发生了向“胆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溶性免疫复合物(IC)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特异性的不溶性IC,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而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病毒抗原及IC在各主要脏器的分布及其致病变作用。结果:IC注射后24h,主要见于血管系统如肝血窦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之中。IC注射72h后,IC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部位以及血管系膜中,呈细小或粗大的颗粒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明确阳性。某些血管腔中仍充满荧光物质,有些荧光物质位于足细胞的胞质内。在肾小球周围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IC,包括抗原和C3。不溶性IC注射后168h(7d),大多数肾小球结构接近正常,几乎看不到特异性的荧光。电镜观察发现病变以肾小球为主,发现系膜细胞伸出明显的胞质突起,并延伸至内皮和基膜之间。系膜细胞也有增生,可见沿细胞膜分布的中等数量的吞饮小泡以及胞浆中小的溶酶体颗粒。免疫沉积物可出现在肾小球系膜基质区,为不规则形,常聚集成团块状,呈散在分布,有时可见于内皮下、上皮下和/或基膜内。肾小球基膜呈不规则延伸、增厚,呈花斑状,并形成裂隙。IC注射后24h,某些毛细血管袢管腔中有血小板聚集。注射后72h,血小板聚集已不明显。某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内皮细胞肿胀,部分区域内皮细胞突起脱落,基膜裸露。内皮细胞伸出许多绒毛状突起,互相交织融合形成拱状结构。胞浆中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有些内皮细胞的胞质形成泡状结构。毛细血管管腔中充满一些电子致密的沉积物,并且这些电子致密物可通过内皮缺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物质相连。肾小球囊壁层基膜外侧裸露,有胶原纤维形成。足细胞肿胀,突起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重点应用了扫描电镜对双光气吸入中毒所致家兔呼吸系统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其损伤机理和所引起的各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双光气吸入可以引起下呼吸道纤毛—粘液排送系统的损伤;同时提示中毒后早期多种因素造成的支气管狭窄和闭塞导致的缺氧状态可能是引起和加重双光气中毒性肺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观察结果,作者认为双光气中毒可以造成典型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相似文献   
5.
铁蛋白是人体内最基本的铁贮存形式,在恶性疾病情况下,铁蛋白可同时是血清学标志物及肿瘤标志物,血清中铁蛋白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可以产生铁蛋白并释放到血循环中,关于肿瘤细胞可合成铁蛋白仅见于利用生化方法在肝癌细胞上的实验,本文应用免疫电镜定位脑胶质瘤中的铁蛋白,来探讨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合成、转运和释放,以进一步证实血清中铁蛋白升高源于肿瘤本身。30例脑胶质瘤标本来自神经外科手术,组织经固定后进行Epon812包埋,制备1μm半薄切片用免疫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脑组织血管外常有大量含脂褐素颗粒的吞噬细胞[1] ,并发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脑组织的许多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都含有脂褐素颗粒[2 ] 。我们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IC ) ,注射到正常BLAB C小鼠体内 ,已经证明可溶性IC对小鼠有致病变作用[3 ,4] ,但注射IC后 ,动物组织细胞中脂褐素颗粒的变化情况还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脂褐素在实验动物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分布及其亚微结构改变。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动物为健康的雄性BALB c小鼠 2 0只 ,8周龄 ,体重 2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