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溶胶–凝胶法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核壳结构Si/SiO_x纳米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构,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粒子表面被SiO_x包覆,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Si粒子粒度为80~100nm,SiO_x厚度为15~19nm。合成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093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仍超过430m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化学阻抗和动电位极化)并配合浸泡失重法以及一系列表征,研究了常温下碳钢基体与CO2-Cl-的界面反应,以及加入HCO3-介质后CO2-Cl--HCO3-体系中HCO3-介质对碳钢表面的成膜。结果表明,CO2介质的加入使碳钢基体的溶解速率显著提高但是对Cl-浓度的影响较小;添加高浓度的Cl-反而抑制CO2的溶解而使基体的腐蚀速率略微降低;在CO2+Cl-+HCO3-体系中加入微量的HCO3-后碳钢表面成膜不明显,疏松的腐蚀产物不能抑制碳钢基体的进一步溶解;浓度过高的HCO3-使FeCO3的过饱和度提高从而加速细小晶体的析出,抑制腐蚀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使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手段并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研究了无取向硅钢900~1000℃常化处理过程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中的第二相主要为AlN和少量MnS。AlN和MnS在不同基体相(α相、γ相及(α+γ)两相)中有三种析出形核机制(均匀形核、晶界形核和位错形核),其临界形核半径(d*)都随常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相对于其他基体相AlN在(α+γ)两相区中晶界形核的临界形核功最小,相对形核率最大,因此以晶界形核为主;而MnS在α相中位错线上临界形核半径最小,相对形核率大,开始析出温度低,因此以位错形核为主。  相似文献   
4.
5.
燃油消耗量是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碳平衡法作为一种间接测量方法普遍应用于整车油耗的计算.考虑到柴油发动机碳烟中颗粒碳对油耗量计算的影响,基于碳平衡法的基础理论,提出了适用于柴油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除怠速工况外,所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油耗仪实测值间的误差均小于3%,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精确测量柴油机燃油消耗量提供一种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以PI-5型聚酰亚胺(PI)电子涂料为介质层,在99瓷氧化铝陶瓷基片表面通过磁控溅射、光刻、电镀、蚀刻等传统薄膜电路工艺制作有机集成电容。分别研究了PI旋涂转速、旋涂时间、热处理制程等参数对PI厚度和均匀性的影响,最终通过优化过程工艺参数,得到厚度与设计值相符的PI膜层,且膜厚均匀性优于±5%,有机电容的容值精度优于±5%。PI有机电容与薄膜及半导体电路工艺高度兼容,在集成无源器件(IPD)制造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新一代系统的微型化、多功能和高密度集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发展,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FBAR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仿真模型,并选择梯形滤波器方案,通过ADS射频仿真软件建立起MBVD一维等效电路模型模拟其传输特性.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滤波器设计要求,设计了频带为1 530~1 590 MHz的窄带滤波器.仿真表明,增加串、并联谐振器阶数可有效提高带外抑制,而减少其面积比在进一步增加带外抑制的同时,减少了插损和器件整体面积.设计所得滤波器带宽60 MHz,带外抑制50 dB,插损3 dB.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功率脉冲电源在溅射时能提升离化率,增加离子浓度的特点,研究了高功率脉冲电源的峰值电流、频率、脉宽与离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比对了溅射效果,分析了高功率脉冲与偏压电源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这些关键工艺的研究,成功实现了深径比10∶1的微孔溅射金属化并进行工程应用,为三维集成高深径比微孔金属化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