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能源日益紧张和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我国加大了石油开采设备的研发,并在石油钻井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主要结合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突出了现阶段石油钻井的主要工艺及技术,进一步满足深水井和复杂井况的环境条件,希望对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对石油技术的分析,激励并完善石油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2.
铅酸蓄电池在化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所以需要采取散热措施降温控制电池温度.以空气为冷却介质,设计风冷系统,替代现有的化成水浴槽和循环冷却水系统.对风冷电池化成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电池化成过程可控,化成效果良好,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梦楠  肖俊杰  文晚  蒋尔梁  许连洁 《广州化工》2013,(15):222-224,257
水力压裂过程中现场压裂液质量严格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同时也为分析压后效果提供参考。本文以泌页2HF井现场配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例,介绍配液时现场压裂液出现问题现象、出现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强调预防发生事故实际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交试验的圆柱电极参数对电火花沉积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圆柱电极与基体线接触情况下,设计并进行了电火花沉积正交试验,分析了电极直径、电极厚度和电极转速对质量转移效率、沉积效率和沉积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优化了圆柱电极参数. 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条件下,采用圆柱电极能够获得较均匀致密的沉积层,随着电极直径与电极转速的增大,间隙放电数量增加,火花和飞溅增多,沉积层表面粗糙度增加,质量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减小;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大,短路放电次数增多,空载数量减少,质量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增大. 影响沉积层质量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的主次因素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电极直径、电极转速、电极厚度;影响沉积层表面粗糙度的主次因素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电极厚度、电极转速、电极直径. 优化圆柱电极参数下获得的质量转移效率为82.48%,沉积效率为0.336 mg/s,表面粗糙度为0.072 mm,沉积层内部未出现裂纹和孔隙等缺陷,且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旋转电极接触力对电火花沉积放电过程参数和材料转移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接触力下的电火花自动沉积试验.分析了不同接触力下的各种放电波形的数量、放电脉冲的平均电压和电流等放电参数、电火花沉积的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沉积层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等.结果表明,接触力的变化影响了旋转电极电火花自动沉积过程中各种放电类型的数量和比例.随着接触力的增大,接触放电比例逐渐减少而短路放电比例逐渐增加,放电脉冲的平均电压和平均功率逐渐下降而平均电流逐渐上升.接触力对电火花沉积的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影响较大,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接触力为1~2 N时,自动沉积过程中的接触放电比例较高,转移效率和沉积效率也较高.在旋转电极电火花自动沉积过程,接触放电引起的材料转移量明显高于短路放电引起的材料转移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正极电解液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对溶液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MIMBF4后,正极电解液中五价钒离子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电解液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也有所提升。当添加量为1%时,电池的单位体积电容量比有所增加,并且能量效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春光油田稠油降粘技术以套管掺稀降粘工艺为主,本文通过实验并结合掺稀技术在春光油田的应用现状,对掺稀比例、掺稀温度、掺稀压力等参数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优化,优化后的掺稀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较好,稀油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PLC在自动售货机之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研究,介绍了自动售货机的基本组成结构,阐释了PLC在自动售货机之中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原理,最后对自动售货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进行了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之中编写了系统程序的相关框图,在设计完成之后,对本文的设计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以茶多酚(TPs)和高直链玉米淀粉(HAMS)为原料,利用研磨技术制备茶多酚-淀粉共研磨混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采用模拟体外消化方法对其营养片段(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进行评价。X-射线衍射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所得共研物中淀粉的结晶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经3 h球磨的处理后,淀粉的结晶度由38.1%降低到8.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淀粉颗粒膨胀,颗粒形状发生形变,表面变得相对粗糙,部分颗粒发生破裂,茶多酚与淀粉在共研磨过程中发生聚集粘连。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共研磨物较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稳定性低,但比茶多酚的热稳定性高。经共研磨处理后,当TPs与HAMS质量比由1:50增加到1:10时,所得共研磨物的抗性淀粉含量由6.31%±0.88%增加到31.92%±1.53%。经过共研磨处理后茶多酚-高直链玉米淀粉共研磨混合物的结晶度降低,形态发生变化,表面变得粗糙,颗粒黏连,热稳定性降低,抗性淀粉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包埋脱除大蒜臭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大蒜的活性成分和掩盖大蒜的不愉快气味,本研究采用研磨法利用马铃薯淀粉的螺旋结构对大蒜 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包埋,以马铃薯淀粉、大蒜(干基)为原料,用包埋率和脱臭效果为指标优化其脱臭工艺,并 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到的最佳脱臭条件为:马铃薯淀粉与大蒜(干基)质量比3∶1, 研磨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包埋率为(90.63±1.11)%,感官鉴评得分95 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察可知,淀粉颗粒被破坏,呈现团聚结构;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淀粉的结晶度降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 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知,大蒜中11 种有机硫化合物的成分在样品 中被全部检出,说明研磨法能促进马铃薯淀粉包埋新鲜大蒜中的臭味物质,既保留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又可以达到 脱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