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2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542篇
电工技术   920篇
综合类   887篇
化学工业   1546篇
金属工艺   515篇
机械仪表   858篇
建筑科学   1394篇
矿业工程   567篇
能源动力   304篇
轻工业   1351篇
水利工程   462篇
石油天然气   494篇
武器工业   97篇
无线电   12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58篇
冶金工业   439篇
原子能技术   113篇
自动化技术   15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6篇
  1966年   11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电磁超声换能器一般采用具有超强磁力的稀土永磁制作,在实际检测中由于磁力不可控,存在偏置磁场不够强导致换能效率过低和磁力过强造成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偏置磁场磁力可控的电磁超声换能器,采用电磁铁与永磁铁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偏置磁场磁力可控的目的.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得出,提出的偏置磁场磁力可控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在电磁铁处于关闭模式下,永磁铁能够提供基础磁场;采用增强模式或减弱模式,无被测物时,换能器下表面平均垂直磁通最大分别增强78.58%和减弱19.36%,而提离2 mm检测钢板时,换能器下方钢板表面平均垂直磁通最大分别增强52.99%和减弱38.02%;得出3种模式下,探头磁力随着提离距离缩小而增强的试验曲线;通过增强模式对铝板和钢板进行测厚试验,将检测信号幅值分别提高46.91%和62.01%.所设计的磁力可控电磁超声换能器不仅具有磁力可控的功能,还能够提高检测信号幅值.  相似文献   
2.
During any non-LOCA even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or cooling system (RCS) should be decreased to 215.6℃within 36 hours in AP1000 nuclear power plant. However, this goal cannot be achieved because the rate of condensate return was far lower than that expec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dome condensation drop test, the path of condensation loss was determined. Therefore, a series of the design modifications to the polar crane girder, the internal stiffener and the condensation return gutter were carried out. Lastly, the safety shutdown temperatur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AP1000 plant could reduce the RCS average temperature to 215.6℃ within 34.6 hours after the loss of normal feedwater and the loss of off-site power concurrently.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孤岛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段巷道压力大,反复修复、维护困难,修复维护人员多,影响回采效率的问题,通过加强工作面超前支护段支护强度,增加支护受力面积,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进行了孤岛工作面超前支护段使用超前支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技术应用,较原有的单体柱超前支护工艺,支护强度相对提高了1.25~1.40倍,巷道变形量减少50%,现场巷道修复维护人员大大减少,同时在运输巷综采机械设备布置受影响的区域,根据现场情况提前刷扩支护,保证超前支架的使用空间,同时为工作面运输巷综采设备的运行提供可靠安全空间;孤岛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架的使用,对于两巷的支护技术是一项重大改革,改变原有的单体柱被动反复支护,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增加了支护的可靠性,保证了孤岛工作面安全顺利的回采。  相似文献   
4.
由于浮法工艺过程中玻璃熔体与锡液接触会导致玻璃板下表面产生渗锡现象,进而影响玻璃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因此以低铝玻璃化学组成为基础,使用电子探针分析仪(electro-probe microanalyzer,EPMA),对经过渗锡模拟实验的玻璃试样进行断面扫描,测量了锡离子渗透深度,并探究了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及玻璃配合料氧化还原值(oxidation-reduction,REDOX)对锡离子渗入深度、渗锡峰值浓度的影响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gO比CaO具有更好的抑制渗锡深度的作用,主要在于Mg—O键强大,压制阻碍碱金属离子R+与Sn2+的离子交换速率;随着配合料氧化还原值增加,玻璃表面渗锡峰值浓度增加,当REDOX为正值时,有利于锡单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其生成锡离子Sn2+/Sn4+,为其与玻璃熔体碱金属离子R+的离子交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多数电离辐射事故均为局部照射。对于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采用Dolphin's 模型,该模型需推算出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再代入离体均匀照射情况下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局部照射剂量。准确推算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对于估算剂量十分重要,选用合适的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剂量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局部照射,关于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影响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分析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的影响。利用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样品(样本A和样本B),剂量分别为1 Gy和5 Gy。将照射血与未照射血按25%和75%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分析混合血样中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加着丝粒环(r),利用Dolphin's模型估算局部照射dic+r率,并用剂量率不同的两种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混合血样dic+r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大多与实际照射剂量比较接近,相对偏差在10%以内,但两样本的1 Gy 25%组的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不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均超过10%。结果表明dic+r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的剂量有可行性,采用剂量率和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对于认识微生物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介绍、分析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进行评论,以期为认识和调控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以某厂1吨双环式熔沟有芯感应炉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仿真软件耦合k–?标准方程和磁流体力学模型(MHD)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熔沟内流场状态与温度分布,及不同熔沟间距与不同宽厚比对熔沟功率密度和熔沟顶面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沟间距在275 mm~345 mm变化时,熔沟热值最大,约为410 kJ,功率密度为0.018 W/mm3;而随着宽厚比增加,熔沟热值逐渐下降。流场结果显示熔沟两侧沟道内熔体流速较快,并以螺旋式从熔沟两侧流向炉膛,到达熔沟顶面时速度最高达到0.297 m/s,炉膛内熔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中心沟道,下行熔体受到两侧熔沟射流的影响在熔沟上部形成纵向涡心。从熔沟中心沟道上方开始,沿着熔沟方向向熔沟两侧移动,熔体温度逐渐升高,在熔沟两侧拐角处最大,最大温差为12.9 ℃。  相似文献   
9.
针对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存在的表面成形质量差、制件内部易形成孔隙等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调控困难等问题,从控形与控性两个方面出发,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CMT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然后,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形”与“性”方面的调控方式进行了总结,具体阐述了制件的表面成形质量、内部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3个方面的调控方式;最后,通过对现有调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1)“形”与“性”协同控制与优化;(2)CMT电弧增材制造难焊材料及复合材料;(3)调控方式的理论机制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绿色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本文以豌豆淀粉(pea starch,PS)为主要成膜基质,改性玉米苞叶纤维素(modified corn bract cellulose,MCBC)、纳米滑石粉(nano talcum powder,NTP)为增强材料,甘油为增塑剂,共混流延制备复合膜,测定其膜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膜进行表征,最后对其进行热重分析与降解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复合膜制备工艺为PS 8%,甘油2.5%,MCBC 0.8%,NTP 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膜厚度为0.042 mm,透光率32.58%,抗拉强度32.48 MPa,断裂伸长率33.61%,水蒸气透过率0.19×10?10 g/(m·s·Pa),透油系数0.006 g·mm/m2d,吸水率55.79%,溶解度18.04%。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结果显示,复合膜表面光滑均匀,结构致密;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果显示,MCBC、NTP、PS三者之间相容性良好,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TGA)结果显示,复合膜热分解温度为318.12 ℃,热稳定性提高;降解性分析表明土壤掩埋8 d时自然降解率为96.47%,可完全生物降解,本研究为MCBC/NTP/PS复合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