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掺铝ZnO纳米粉的制备与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可溶性无机盐法(ISG法)制备掺杂Al^3 的ZnO纳米气敏材料,用D/Max0-rB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研究纳米晶的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掺铝ZnO纳米材料属于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用Seherrer公式计算得ZnO和掺铝ZnO的平均晶粒分别为40nm和35nm。用掺铝的ZnO纳米粉做成气敏元件,测试了不同铝含量的纳米材料在不同浓度的乙醇气体和氢气下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灵敏度逐渐上升;随着Al含量的减少,材料气敏灵敏性逐渐增强。当铝含量为Al/ZnO=O.5%(mol)时,对O.2%的乙醇气体的灵敏度最大可达到127。并讨论了纳米材料对敏感气体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及纳米氧化物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COMSOL软件建立冷坩埚模型,根据电磁场基本理论,研究不同的分瓣形状、分瓣数、缝宽、壁厚和坩埚高度对坩埚透磁性的影响,为国产化冷坩埚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康  孙德军  薛天锋  郭培志  韩涛  胡秀帆 《功能材料》2003,34(6):721-722,727
研究了纳米SiO2悬浮体系的流变特性、沉降过程以及分维特性.从悬浮体系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我们发现其流变曲线随着体积分数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对不同流型悬浮体系流变曲线的拟合,得出屈服应力值和塑性粘度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沉降过程的研究表明,对NH4Cl浓度为1.8mol/L的SiO2悬浮体系,存在两个临界体积分数,重力作用下形成凝胶的临界体积分数为0.1,而上限临界体积分数约为0.54~0.6左右.另外,我们由沉降速度和体积分数的关系计算了该体系较高体积分数下的分维数为D=2.35±0.05.  相似文献   
4.
用可溶性无机盐法制备了较宽工作温度范围的纳米(Al,Sb)/ZnO气敏材料。该材料主相属于ZnO纤锌矿结构,并同时存在Sb2O5、Sb6O132种微量杂相。该复合氧化物的平均晶粒为86nm。用制备的氧化物纳米粉做成气敏元件,测试了不同铝含量的纳米材料在2000μg/g浓度乙醇气体下的敏感特性。当铝含量为Al/ZnO=1.5%(mol比,下同)时,对2000μg的乙醇气体的灵敏度最大可达到26。固定Al/ZnO=3%时,掺入不同量锑得到对乙醇气体有更大工作温度范围的纳米复合氧化物材料。同时讨论了掺铝掺锑复合氧化物对敏感气体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及其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中—OH的存在对玻璃光学性质产生干扰影响,使玻璃在中红外波段产生较大损耗。玻璃除水是制作中红外玻璃的关键环节。讨论了羟基对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光学、光谱学及光纤性质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中红外重金属氧化物玻璃除水方法(反应气氛除水法、鼓泡法、引入氟化物、氯化物除水等),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除水效果和研究进展,对今后中红外重金属氧化物玻璃除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是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坩埚底作为冷坩埚的重要部件,影响冷坩埚的透磁性、密封性、强度和漏料工艺。为提高冷坩埚漏料效率,需要增强漏料口附近的磁感应强度。本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冷坩埚电磁感应模型,研究了坩埚底结构设计对冷坩埚内部磁场和电磁损耗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改变坩埚底部分瓣数对坩埚内部磁场、坩埚底部磁场和坩埚底电磁损耗的影响较小;增加开缝宽度可有效增强坩埚内部磁场,降低坩埚底的电磁损耗,并使玻璃熔体的加热效率增加约6%;增加开缝深度可增加坩埚底部中心附近玻璃域的磁感应强度和底部玻璃熔体的电磁损耗占比。  相似文献   
7.
以P_(2)O_(5)-Fe_(2)O_(3)-Al_(2)O_(3)-Na_(2)O四元玻璃作为基础,掺入x=6%(摩尔分数)的ZrO_(2),改变基质玻璃的Fe/P摩尔比(r(Fe/P)),采用熔淬法制备一系列玻璃陶瓷样品,研究含ZrO_(2)的玻璃陶瓷结构和化学稳定性随Fe/P摩尔比的变化。X射线衍射用于物相分析,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穆斯堡尔谱用于结构分析。Fe/P摩尔比小于0.18时,样品中Fe^(3+)的相对含量(n(Fe^(3+))/(n(Fe^(2+))+n(Fe^(3+)))摩尔比)随着r(Fe/P)增加而增多;r(Fe/P)介于0.18~0.32时,n(Fe^(3+))/(n(Fe^(2+))+n(Fe^(3+)))在60%左右波动。r(Fe/P)介于0.2~0.3时,样品的化学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