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撑的同时还在谋求自身的发展和提升。从建设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的视野下深入思考图书馆科研创新,这对于促进图书馆信息的整合升级和创造,满足教学、科研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需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P(BA-St)/PMMA三层韧性有机玻璃复合树脂,分子设计方法的使用,保持了材料的透明性。考察了韧性粒子粒径、橡胶相组成以及橡胶含量对材料力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借助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方法对复合胶乳粒子以及所制材料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橡胶相的折光指数对材料的透光率有明显影响,橡胶相玻璃化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增韧。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首先用有机胺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对层状粘土进行改性,然后将已改性有的机粘土作为增强介质与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Instron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刊物了表征,并对影响材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经有机胺处理的粘土日 层间距得到了膨胀,而且复合材料的XRD曲线中布拉格衍射峰消失,说明粘土晶层已基本被聚合物撑开,形成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是一新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是当前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作者首先简要概述了层状硅酸盐的结构及其表面修饰,其中LS的离子交换容量和插层剂的种类是制备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因素之一;然后介绍了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及其特点,其主要制备方法是插层复合法,包括插层聚合法和聚合物插层法两种;最后展望了PLS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然后按分类介绍了各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特征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实验对筛选的一株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213发酵产聚-ε-赖氨酸(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ε-PL的优化培养基为:葡萄糖3.0%,酵母粉0.5%,(NH4)2SO4 1.2%,KH2PO4 0.20%、K2HPO4 0.12%、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3%、ZnSO4·7H2O 0.008%.在优化培养基下,ε-PL摇瓶产量达到4.95 g·L-1,比优化前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7.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采用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为核层单体,与少量有机锡单体共聚制备了含有机锡的P(BA-EHA)胶乳,与氯乙烯(VC)乳液接枝共聚合成了P(BA-EHA)/PVC复合改性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考察了复合乳胶粒子和共混材料的形态结构、复合改性剂中有机锡含量对其共混改性PVC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复合粒子热稳定性的影响。DMA和T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橡胶相与PVC之间的相容性,P(BA-EHA)在PVC基体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均匀度,SEM照片显示共混材料缺口断面表现为优异的基体屈服型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合成了活性聚丙烯酸丁酯(L-PBA),采用核磁共振谱仪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单体/引发剂摩尔比,二次引发的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以及多级引发3种途径验证了LPBA具有反应活性,并且发现L-PBA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进行控制;当采用L-PBA再次引发BA聚合时,可在较短时间内(3.5h)、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较高时(6665/1),获得较高单体转化率(31.3%),表明大分子引发剂比小分子引发剂活性高;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还显示,多级引发所得L-PB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随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及引发级数的增加而变宽,当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9万左右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出现双峰,原因与体系中活性种与休眠种间快速转换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己二酸丙二醇型聚酯增塑剂,将其作为辅助增塑剂用于软质PVC的制备,期望达到降低聚氯乙烯(PVC)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迁移和抽出的目的。通过引入第三单体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第三单体的加入量,合成了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聚酯,并对PVC进行增塑试验,考察了聚酯的支化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PVC增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不同分子量聚酯增塑剂与PVC树脂的相容性均良好,当采用较高分子量聚酯或较低支化度聚酯时,其增塑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所显示的增塑效率较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主要做法:叙述条理清晰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课程联系实际,授课内容丰富;改革实验教学,重组实验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