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中对于传送网的带宽要求也更高,传统的64k、2M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现在已经朝着GE、10GE甚至更高的带宽IP业务需求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OTN 技术其内含和特点,分析了电力通信需求分析,电力传送网的技术选择等传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探讨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和减毒作用,揭示原儿茶酸抑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核酸与蛋白质泄漏量、丙二醛(MDA)含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副溶血弧菌形态的变化,来评估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s)下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合成的影响,研究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衰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的MIC为2 mg/mL,经MIC浓度原儿茶酸处理后,副溶血弧菌发生严重内陷和破裂,上清液中核酸、蛋白质、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65倍、1.94倍和10.05倍。此外,原儿茶酸在浓度为1/4 MIC时对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40.57%、19.79%和26.04%,在浓度为1/2 MIC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2.85%、28.38%和34.69%。原儿茶酸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在亚抑菌浓度下便可有效减弱副溶血弧菌毒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洛惠渠灌区盐池洼西北部4hm^2的淤灌棉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粒径、棉花生长情况及产量、淤层厚度、土壤盐分和养分含量等方面对其在淤灌后一年与淤灌后六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土壤淤灌后的效果不是永久的,必须建立健全排水系统,以防止土壤再次返盐。  相似文献   
4.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发展,目前工业界所采用的形式验证工具已很难适应集成电路规模的飞速增长.为了对RTL电路的可满足性问题进行形式验证,提出基于超图划分的约束分解实现可满足性模理论(SMT)求解的分级验证方法.通过分析RTL电路的结构约束,对约束集合中的元素和相关变量进行约束建模,并构建带有合适权重的超图模型;利用超图划分的机制寻找带有最小割集的等量划分,实现约束分解,完成RTL电路的定界模型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小处理问题的规模和求解过程中的搜索空间,提高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中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从强度、混凝土标号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四大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洛惠渠洛东灌区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作物的最高耐盐度以及实际灌溉渠水和地下水的EC值,分别分析了该地区合理采用的地下水量,为灌区合理资源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贴壁培养细胞免疫电镜标本制备的原位包埋法赵燕妮,王明武(中国医科大学电镜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适于制备贴壁培养细胞免疫电镜标本的原位包埋法。该法以原位包埋为基础,避免了通常方法在免疫染色前对细胞膜的机械损伤,从而保证了细胞...  相似文献   
8.
赵燕妮  赵晓燕 《煤炭工程》2006,(12):68-69,87
文章结合矿区供热实际,对供热系统中锅炉房、热力管网、热用户三个环节从设备选型与匹配、新技术的采用以及供热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中针对石堡川水库的特性和运行特点,从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出发,阐述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食品组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研究食品科学的一类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及食品溯源等研究中。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将色谱对复杂生物体系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等优点相结合,具有分析速度快、定性定量结果准确、样品用量少等特点,是目前食品组学研究中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食品组学技术的分析流程及该技术在食品营养品质、食品加工及贮藏、食品溯源及真伪鉴别、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过敏原五个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旨在为食品科学与质量安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