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5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435篇
电工技术   1006篇
综合类   872篇
化学工业   1855篇
金属工艺   906篇
机械仪表   1133篇
建筑科学   1438篇
矿业工程   634篇
能源动力   279篇
轻工业   1201篇
水利工程   613篇
石油天然气   657篇
武器工业   115篇
无线电   13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8篇
冶金工业   591篇
原子能技术   234篇
自动化技术   1446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42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552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锕系超铀元素Pu主要来自于各类人工核活动,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在多个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研究和使用价值,并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比较了目前Pu的主要测量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所有Pu的测量方法中,加速器质谱(AMS)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小、测量时间短、能区分239Pu与240Pu,同时探测限低等优点,是从技术上最适合于测量超痕量Pu的方法。国外已有澳大利亚、奥地利、瑞士等多个国家的实验室基于各自的AMS系统设备参数建立了不同的AMS测量Pu的方法。本文对国外已建立的AMS测量Pu的方法进行介绍和总结,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现已开展的相关研究作了介绍。CIAE基于350 kV AMS系统建立的Pu测量方法探测限达到1×106原子。  相似文献   
2.
低共熔溶剂(DESs)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好、可设计、合成工艺简单、可循环使用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CO2捕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DESs用于CO2捕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DESs捕集CO2的能力,分析了DESs捕集CO2的影响因素和DESs的循环使用性能,归纳了DESs捕集CO2的机理(包括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和物理化学协同吸收),并总结了CO2在DESs中的溶解度计算模型。分析发现,DESs捕集CO2的影响因素中,温度、压力和水含量(质量分数)均对CO2的捕集有影响,且DESs的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DESs可循环使用;CO2在DESs中溶解度计算模型的建立有效推动了DESs捕集CO2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指出了DESs捕集分离CO2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建设深入,近城露天矿山的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诸多问题,诸如土地空间约束、环保政策趋紧、次生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矿山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家底不清、目标不明、缺乏系统性规划等缺陷,难以实现矿山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为此,以某近城大型露天矿山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其优劣势、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通过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资金缺口,提升土地的价值,化解矿业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调查对比中美两国过电流故障相关标准和研究现状。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对于过电流故障研究均较为深入系统,有一定的共同处,但也存在侧重点的差异,尤其是对过电流痕迹的归类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找到美国此研究领域中,值得我国过电流研究借鉴的内容,为火灾调查中更好地认定过电流故障及相关痕迹物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骶2髂骨三皮质螺钉(S2AI)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下腰椎椎间盘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于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接受S2AI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的下腰椎椎间盘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共完成56枚经皮S2AI内固定术,年龄71~79岁,所有病变节段均为L4~L5和L5~S1节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67个月,分析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并通过复查术后CT分析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8.12±4.3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5.34±3.23) 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34±0.35) d、平均住院日为(7.29±1.34) d、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S2AI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愈合率为96.42%,1例患者右侧S2AI螺钉出现松动,螺钉松动率为1.79%;术后1周和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分别为32.21和23.2,且与术前比较P值均<0.05;术后1周和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2.17和1.25,且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比较P值均<0.05,术后1周和6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15.32 mm/h、7.89 mg/L和14.56 mm/h、8.9 mg/L,且与术前比较P值均<0.05。结论 经皮S2AI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下床时间早,且能够明显改善无神经症状下腰椎椎间盘炎的症状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用于搬运货物的电动助力爬楼小车,对其进行了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并且分别介绍了该电动助力爬楼小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电动助力爬楼小车满足结构简单、轻便、操作方便等特点,解决了在复杂环境中单靠人力无法搬运或难以搬运的大件货物上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三个层次对惠州城市展开研究:第一层面,从城市所处的大区域环境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有城市选址、城市的空间和社会特征、城市发展脉络,以此作为全文的宏观背景;第二层面,对不同时期惠州古城的景观构架构成体系起核心作用的主导景观以及元素展开研究;第三层面,在上述系统研究之后,建立不同时期城市完整的景观构架体系,并揭示其变迁的内容与机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总体景观构架出发,注重于对近代(1840-1949)城市整体景观构架变迁的系统梳理,有助于发掘城市景观变迁的真正驱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The potential of carrying out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DS) using oxygen as an oxidant was explored in this work. Octane firstly reacted with oxygen to produce hydroperoxides in-situ, which were then used as oxidants to oxidize the dibenzothiophene (DBT)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s. The hydroperoxides generated in-situ were effective in oxidizing DBT to its corresponding dibenzothiophene sulfone (DBTO2)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H1-NMR. The removal of DBT can reached to 98.4% at 140 °C, 4 h,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0.4 MPa.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components in diesel oil on DBT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yclohexane and n-dodecane had no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DBT, but the xylene had a slight negative effect on DBT removal. The possible oxida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peroxides in both O2-oxidized octane and model diesel oil wer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试验条件对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检测速度的影响,分别采用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做为萃取液,并对样品试件进行提前处理进行可溶物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将试件剪碎成小试块、减小待测试件整体尺寸、使用三氯乙烯作为萃取液能够较明显地缩短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