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0℃下两段炉中裂解乙炔,第一段炉中不放催化剂,第二段炉中放入孔径约为50nm的AAO模板并将炉温设定为700℃,反应时间为10min。产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AO模板表面沉积了很多直径约为50nm的碳微球,碳微球的结构为断断续续的石墨片层组成的波纹状结构,石墨片层的层间距约为0.3~0.35nm。  相似文献   
2.
以水溶性氯化钠负载Fe做催化剂,直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没有掺杂任何含硫气体噻吩的条件下催化裂解乙炔在450℃下进行反应制备纳米碳材料。产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制备了选择性较高的螺旋碳纳米管,其直径在25~200nm之间,绝大部分碳纳米管都有着非常规整的螺旋性并且其螺距很短。所制备螺旋碳纳米管晶格没有好的连续性,中间有断痕出现,并且排列也很不规则,为一种有缺陷的石墨结构。  相似文献   
3.
盐沉淀法从马铃薯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提取果胶,采用水溶液萃取硫酸铝提取果胶的方法,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液量,溶液pH值以及硫酸铝用量对果胶产量的影响,获得的适宜条件是:一定量的马铃薯渣置于15倍萃取液中,加热至90℃并恒温搅拌1h,萃取液过滤后,加入原料量20%的硫酸铝沉淀果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果胶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用HCL溶液萃取、AL2(SO4)3沉淀法提取果胶,探讨了活性炭用一、时间及温度对果胶脱色的影响,获得的最佳脱色条件是:100ml萃取液加0.5g活性炭,于40℃下脱色30min。  相似文献   
5.
胡萝卜果胶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萝卜渣为原料,采用盐酸溶液萃取、铝盐沉淀法提取果胶,探讨了活性炭用量、时间及温度对果胶脱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脱色条件,脱色后的果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丙烯腈膜,分别以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PVP-K90)、聚乙二醇(PEG-2000和PEG-6000)和有机小分子乙二醇、无机盐氯化锂(LiCl)等六种物质作为制备聚丙烯腈膜的添加剂,含量均为3%(质量分数)。并对聚丙烯腈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水接触角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等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以PEG-2000作为添加剂制得的膜的微孔较多,孔径较大,断面为指状结构,具有最大的水通量和孔隙率,达到436L/(m~2·h)和86%;有机小分子乙二醇作为添加剂制得的膜的水通量较低,但对BSA的截留率最高,为9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制得的膜的水接触角较低,最小达到68°,亲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陈改荣  苗郁  杜全周  王艳博 《材料导报》2016,30(10):77-79, 104
采取硝酸-盐酸回流法对碳纳米管进行纯化,以超声振荡为手段,探究了在乙醇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复配方法及超声振荡时间等因素对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碳纳米管环氧树脂悬浮液的稳定保存时间来观察其分散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微波-凝胶法合成纳米Y2O3稳定ZrO2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采用微波-凝胶法制备纳米Y2O3稳定ZrO2(YSZ)微粒的条件.分别用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电测量技术,对纳米YSZ微粒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50℃微波热处理得到立方相纳米YSZ微粒,平均粒径为35nm左右,在450~1000℃温度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电导率,材料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苗超林  陈改荣 《广州化工》2011,39(8):155+157-155,157
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强调实验目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创新实验,重视学生的实验预习和结果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简单的浸渍法制备的NaCl担载Fe作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400℃下裂解乙炔,并直接将产物于650℃氩气气氛中保温2h,以提高产物的石墨化程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大多数Fe粒子已被载体氯化钠分散为粒径在10~40nm之间的纳米颗粒;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本实验合成了粒径在20~50nm之间的石墨化程度稍高的内包Fe3C的纳米洋葱状富勒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