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6篇 |
化学工业 | 66篇 |
金属工艺 | 110篇 |
机械仪表 | 32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轻工业 | 3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以正丙醇为前驱体,N2为载气和稀释气体,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沉积温度为1050、1100、1150℃,压力为6kPa,对初始密度为0.43g/cm3的2D针刺炭毡进行致密化,沉积96h制备出表观密度分别为1.64、1.68和1.69/cm3的C/C复合材料.考察了密度随沉积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三点弯曲测试了材料的弯曲强度,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以正丙醇为前驱体,采用ICVI工艺在1050和1150℃下制备的试样组织为高织构和中织构的混合组织,1100℃制备的试样基体组织为均一的高织构,其弯曲强度可达199.24MPa.在本实验条件下,并未发现正丙醇中的氧元素在高温下对炭纤维的腐蚀作用,正丙醇可以作为前驱体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空气氧化处理的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弯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225℃空气氧化处理,在较短周期内采用常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及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弯曲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225℃空气氧化处理后,炭化收率显著提高,经过四次常压浸渍-炭化循环后炭/炭复合材料密度达到了1.73g/cm3,弯曲强度为152.39MPa,比未经过空气氧化处理的试样提高了62.87%.空气氧化处理制备的试样呈现典型的假塑性断裂特征,而未经空气氧化处理制备的试样主要从层间断裂,其弯曲强度较低.通过偏光显微分析,未经空气氧化处理的炭/炭复合材料组织大部分为小域组织,只有少量的镶嵌型组织和广域组织,而经过225℃空气氧化处理后的试样,以广域型组织为主,并在其间夹着流线型组织和小域组织. 相似文献
6.
7.
8.
9.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弓形法测试了碳纤维质量掺量分别为0.2%、0.4%、0.6%、0.8%和1.0%时,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在低频段4~8 GHz和高频段8~18 GHz对电磁波的反射率,讨论了碳纤维质量掺量变化对反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碳纤维质量掺量相同、低频段时,反射率小于-10 dB,复合材料对电磁波表现出吸收性;高频段时,反射率大于-10 dB,复合材料对电磁波表现出反射性。低频段、碳纤维质量掺量为0.6%时出现最小反射率-15.1 dB;高频段、碳纤维质量掺量为0.4%时,出现最小反射率-19.4 dB。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