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各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清除血浆中LDL用短肽SDE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CC/HOBt液相法先将BOC-Asp(OBzL)和Glu(OBzL)2偶合反应生成DE二肽,再将此二肽与Z-Ser-(Bzl)反应,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Ser-Asp-Glu三肽(SDE),此三肽对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识别及特异性吸附起关键性作用。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二肽DE和三肽SDE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实验优化实验方案,得到合成二肽的最优方案为:-5℃,8h,原料配比Asp:DCC为1:1.08;合成SDE的最优条件为:-5℃,12h,原料配比Ser:DCC为1:1.08。SDE经纯化后,通过质谱和氨基酸分析证实本实验成功合成出SDE三肽。  相似文献   
3.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抗细菌粘附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减少生物材料中心的感染(BCI),采用N2低温等离子体沉积(LTP)、二次等离子体、紫外(UV)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对人工心瓣用Dacron材料进行了改性。在其材料表面引入聚乙二醇(PEG),利用PEG的“化学放大”作用再引入肝素(Hep),经表皮葡萄球菌(SE)体外动态粘附实验比较,紫外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8改性抗细菌粘附效果最好,细菌粘附减少90%,二次等离子体改性次之,细菌粘附减少80%,N2低温等离子体沉积后抗细菌粘附效果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1Introduction Mostofthematerialsusedhistoricallyarecalcium phosphatessuchashydroxyapatite(HA),tricalciumphosphates(TCP),tetracalciumphosphate(TTCP),and cominationofthevariousphasesofcalciumphosphates[1].Calciumphosphatematerialshavesomeoutstandingprop ert…  相似文献   
5.
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取紫外共辐照方法和逐步偶合接枝方法,先在PET表面接枝聚乙二醇,然后通过化学偶合方法在聚乙二醇末端接枝抗凝血药物肝素。改性后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得到很大改善。PET表面亲水性随着接枝PEG的分子量和反应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使用亲水性高聚物PEG作为空间臂,可以很好地保持肝素的生物活性。通过紫外改性成功地在材料表面接枝了PEG和肝素,很好地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性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内皮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经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处理的猪动脉的性能特点,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用EX-810处理猪动脉7 min~72 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后种植培养于四组不同改性的材料表面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最后用加压铺坪法将其种植到经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的EX-810交联血管支架材料内表面,体外静态培养7天,取样行形态学检测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显示EX-810既能有效去除和降低组织中产生抗原性的细胞成分和自由氨基,又保持了血管总体组织构架完整;经它处理的血管组织柔韧性好、接近天然血管组织,在各项力学性能方面也与天然血管组织相似;本材料经用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后细胞毒性小,与细胞亲和性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能较好的生长增殖,容易内皮化.  相似文献   
7.
新型聚氨酯微球制备及其药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考察了扩链剂1,4-丁二醇(BDO)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F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以溴百里酚兰为亲水性模型药物,初步研究了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47um,粒径分布在10~90um之间;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O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BDO含量的增加也使模型药物的包封率减小,释放速率变慢;药物释放初期出现程度不同的“暴释”现象,但随后近似于零级释放。  相似文献   
8.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讨论了搅拌速率和PVP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随搅拌速率和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粒径分布变宽;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PVP质量分数为1.5%时。微球的平均粒径约47μm,粒径分布最窄。约在10~90μm;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  相似文献   
9.
PEM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用于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丙烯酸乙酯(EA)、2-甲基丙烯酸乙酯三甲铵盐(MTA)为原料,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EA-MTA阳离子共聚物(PEM)乳液,观测了PEM乳液的稳定性、固含量和转化率.确定了合成最稳定、且固含量和转化率最高的PEM乳液的最佳条件.通过电镜测定,PEM乳液为球形粒子,粒径为100~170nm.将PEM乳液用于造纸废水的沉降处理,通过对沉降时间和透光度的测定,处理废水效果最好的PEM乳液的用量为0.006%.  相似文献   
10.
在血液与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吸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手段(ELISA),测定了两种鼠抗人FG的单克隆抗体M1和R1同吸附在材料表面的FG结合的亲合力(Ka)。由于两种抗体与FG结合的位点不同,其Ka值随温度和放置时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测材料表面吸附的FG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