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噪声与振动主动控制的滤波-MLMS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木楠 《振动与冲击》2002,21(2):50-52,57
滤波-LMS算法在噪声与振动主动控制中最为常用,但在具有冲击干扰的环境下,其收敛性能变差,本文提出一种更具鲁棒性的滤波-中值LMS算法,无论在冲击噪声还是在非冲击噪声环境下,都具有很好的收敛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的滤波-LMAD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稳定非高斯环境下的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问题,提出了滤波-LMAD(leastmeanabsolutedeviation)算法及归一化滤波-LMAD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滤波-LMS算法和归-化滤波-LMS算法相比,本文提出了算法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利用随机振动复模态分析,提出了一种求解时变线性系统,在确定性激励与随机激励共同作用下非平稳随机响应的计算方法,并以舰载火箭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用该法探讨了海浪对舰面火箭发射初始扰动和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纯追踪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 VINN是美国 CMU大学为其自主车 NAVL AB设计的导航系统 ,其核心是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 .纯追踪 (PP,Pure Pursuit)模型在 AL VINN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即为虚拟样本产生期望的转弯方向 .但在PP模型主要出处文献 [1]中 ,有关该模型的阐述不是很准确 ,甚至存在矛盾 ,一些重要的计算公式存在错误 .本文准确地阐述了 PP模型基本思想和用法 ,区分了 PP正问题和 PP反问题 ,给出了正确的计算公式 ,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了有关结论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激励下主次结构的非线性隔振与动力吸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主次结构简化模型在Niigata地震激励下的演变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融动力吸振与非线性隔振为一体的抗振设计可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使主结构响应大幅降低。这一被动抗振方案以及分析中所采用的,与统计线性化法相结合的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统一解法,可推广用于更复杂的实际工程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结构模型修改已经演化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并且可以在最优化框架内进行解决。考虑到模型修改是一个典型的反问题,全局最优解并不一定是真止实际需要的解,提出了一种两步的结构模型修改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代替模型分析过程,然后根据实际测量的模态数据结合梯度下降算法得到修改结果,与利用遗传算法直接搜索最优模型修改结果相比,该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模型分析次数,而且可以提供多种可能的修改结果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7.
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统一解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演变随机过程是指平稳随机过程按确定性调制规律演化而得的一种非平稳随机过程。无论是时不变或时变系统在演变随机激励下的响应,还是时变系统在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均属演变随机响应,求解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该响应的确定性调制规律,最近提出的线性系统的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统一解法指出:求解有关演变随机响应的调制规律等价于求解原系统在某种确定性激励下对应于零初始条件的瞬态响应,在一般情形下,这类瞬态响应均可用现成的数值解法,例如Runge-Kutta法求得。上述统一解法原本是针对确定性系统提出的,但结构Monte-Carlo法、或随机摄动法、葺随机正交展开法,就可推广用于随机结构的演变随机响应分析,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这个统一解法及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两类演变随机激励下的响应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工程上常见的两类演变随机激励下的非平稳随机响应问题,给出统一的解法与响应特性表述。通过引入“演变频率响应”的概念,使这种表述具有十分简洁的形式。而复模态分析不仅为此给出明晰的推理论证,同时也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模型修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构模型修改已经演化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最优化框架内,应用了国际上最近提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并且不需要目标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对于一实际钢结构,利用部分和全部测量得到的模态数据进行了模型修改的实验研究.并与基于灵敏度分析、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模型修改方法进行了对比.以修改后模型计算出的模态数据与实验测得的模态数据的相似度来衡量模型修改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所提出的模型修改方法得到了最好的修改结果,因此,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结构模型修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