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在酶工程中的应用使得酶的序列空间探索度不断被扩大。随着不同分子力场参数的建立,涌现出诸多以计算分子能量为基础的算法,并被用于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底物特异性等的改造与筛选。伴随计算机硬件的提升与算法的优化,从头设计全新功能的人工酶取得成功并得以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不断获得突破,同时也被应用到酶的设计中。介绍了分子力场基础和酶设计与筛选的算法,重点阐述了从头设计的方法和成功案例,以及机器学习设计酶的流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人工智能在酶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为酶的改造与全新功能的生物催化剂的设计助力。  相似文献   
2.
韩光鲁  路宽  吕杰  张永辉  陈墨涵 《化工进展》2022,41(7):3801-3807
以二元醇(乙二醇、1,3-丙二醇和1,4-丁二醇)为交联剂,通过抽滤的方式在涂覆盐酸多巴胺的聚醚砜(PES)支撑层上制备了共价交联的羧基化石墨烯/聚醚砜(CG/PES)复合膜。稳定性测试证明盐酸多巴胺的涂覆和二元醇的交联显著提高了分离层和支撑层以及CG纳米片间的结合力。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水接触角测试仪对复合膜的物化性质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复合膜的分离层连续无缺陷,厚度在60~64nm之间。二元醇与CG纳米片上的羧基成功发生反应,将CG纳米片锚固在一起。交联剂的引入没有大幅降低亲水性且实现了对分离层层间距的有效调控,随二元醇分子尺寸增加,所得复合膜的层间距由0.761nm提高到0.778nm。CG/PES复合膜对正丁醇/水混合物具有优良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在料液温度为50℃、料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10%时,三种交联剂所得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分别达到0.79kg/(m2·h)、0.87kg/(m2·h)和0.96kg/(m2·h),而分离因子比未交联的复合膜高一个数量级。15天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复合膜分离性能无显著变化,能够满足渗透汽化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先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碳布上负载聚苯胺,然后利用溶剂热法在制备的碳布/聚苯胺(CC/PANI)复合材料上生长二氧化钛纳米片,得到了可便捷分离的CC/PANI/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XRD、UV、FTIR、XP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比较了CC/PANI/TiO2复合材料和纯TiO2紫外-可见光条件下催化降解RhB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CC/PANI/TiO2复合材料具有比TiO2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致发光光谱说明CC/PANI/TiO2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比纯TiO2的弱,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瞬态光电流响应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证明CC/PANI/TiO2纳米复合材料更有效促进电子-空穴对分离和提高转移效率;活性物质捕捉实验证实?OH和?O2-是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CC/PANI/TiO2复合材料循环利用6次后,仍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显示了其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韩光鲁  陈哲  张永辉  蔡立芳 《化工进展》2020,39(6):2345-2353
将来瓦希尔骨架材料MIL-53(Al)引入到聚醚共聚酰胺(PEBA-2533)高分子相中制备了不同填充量的PEBA/MIL-53(Al)杂化膜并用于渗透汽化分离水中微量苯胺。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MIL-53(Al)被成功合成。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MIL-53(Al)颗粒粒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水接触角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杂化膜的溶胀行为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所得杂化膜的热稳定性较好。当MIL-53(Al)质量分数小于20%时,MIL-53(Al)在高分子相中分散均匀,继续增大填充量出现团聚现象。杂化膜的结晶度随MIL-53(Al)填充量的增加而降低。MIL-53(Al)的引入增强了杂化膜的疏水性和溶胀度。在料液温度为60℃、膜下游压力400Pa、料液苯胺质量分数为3.6%时,MIL-53(Al)质量分数为20%的杂化膜(M-20)综合分离性能最优,渗透通量达到2.15kg/(m2·h),分离因子为264。12天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杂化膜分离性能无显著变化,能够满足渗透汽化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已有方法不能完成非线性驱动信息的转换,导致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出率偏低,提出在PLC技术下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测的方法。利用小波包分析获取驱动电机频带分量,通过分析各个频带分量的变化提取出故障特征参数。根据故障特征,在PLC技术下,融合核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电机驱动故障特征参数非线性信息转换为线性化信息。最后,采用模糊核聚类方法对线性化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低的漏检率与误检率,同时能够提升故障检出率,实际应用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使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对于实现整个工程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大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竞争力,纷纷将先进的机械设备投入到工程的生产建设中去,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影响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因素、近期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和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等方面,对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由简单的数值型数据演化成较复杂的图网络结构。如何对基于图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存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维建模的方法对基于图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模型设计,提出了多维信息网络仓库模型。该模型由边事实表、节点事实表、信息维连接属性表以及拓扑维节点属性表组成,能够为在线图处理提供底层的数据平台。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消除冗余、查询时间、存储空间上均较泛关系表有明显优势。新模型在1.25万篇ACM论文上的查询时间稳定在几十毫秒,较泛关系表的查询时间约减少一个数量级。在空间性能上,随着论文数量的增加,该模型存储空间开销的增长速度远小于泛关系表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绿肥翻压模式产生的生态效应,设计了3个处理:黑麦草单独翻压处理(20 000 kg/hm2)、紫云英单独翻压处理(21 000 kg/hm2)、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黑麦草5000 kg/hm2,紫云英15 000 kg/hm2),测定了绿肥翻压还田30、60、120 d后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了绿肥腐解动态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绿肥腐解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60 d时达到最大值。绿肥翻压还田后30~60 d,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而单种绿肥翻压效果不显著。绿肥翻压还田后120 d,与单种翻压相比,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p0.05),且烟叶总氮、烟碱、钾含量和钾氯比总体适宜,达到优质烟标准。因此,与单种绿肥翻压还田处理相比,紫云英和黑麦草混合翻压还田更能提高植烟土壤供磷能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烟叶优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华桥水电站在可研、招标详图阶段开展了大量的设计优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厂房厂址选择、泄洪建筑物布置、调压室面积确定、料源选择、围堰堰型选择、边坡开挖支护、大坝建基面抬高、进水口布置等,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投资,充分体现了动态设计的理念,有利于开拓设计视野,创新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从液化天然气的低温特性出发,针对LNG加气站在卸液过程中存在的卸车慢、损耗和能耗大、安全环保风险多等诸多问题,基于卸液过程中压力温度实时参数的变化,全面分析了卸车的损耗、时间、能耗和工艺等指标,探讨优化了卸液流程。结果表明:损耗下降了50%以上,卸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每车4 h,缩短为2. 5~3. 0h,潜液泵的运行时间大幅减少,节电约30%。如果通过信息化系统全方位采集运转参数、自动控制优化操作,硬件设备升级,将更好地实现卸得干净、快捷、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