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6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510篇
电工技术   814篇
综合类   735篇
化学工业   1195篇
金属工艺   758篇
机械仪表   681篇
建筑科学   1197篇
矿业工程   447篇
能源动力   222篇
轻工业   923篇
水利工程   395篇
石油天然气   530篇
武器工业   136篇
无线电   9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4篇
冶金工业   473篇
原子能技术   301篇
自动化技术   10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64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板破坏深度影响底板注浆改造层位的选择,采取钻孔压水试验、声波测试、钻孔窥视3种实测技术手段,选择桑树坪煤矿下组煤3105工作面进行底板破坏深度综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压水试验测试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14.9 m,声波测试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14.7 m,钻孔窥视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15 m,声波测试结果真实合理地反应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应力、应变变化规律,最终综合评价3105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15 m,可应用于同一采区其他工作面,为底板注浆加固层位选择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主体的特点,界定并划分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的范畴和类别,建立智能建造协同创新的多方演化博弈模型,揭示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主要结论为:①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呈现级联性、函数性、动态平衡性、不确定性和指数性特征;②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分为同质性的内部主体互动和异质性的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互动,表现出利益共生、成长进化和共享协同的特征;③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有利于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高旋转速度搅拌摩擦焊借助超高旋转速度摩擦热量实现了薄板高硅铝合金的连接,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搅拌摩擦焊接的轴向力,减小了焊接变形,对焊接薄板铝合金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以焊缝成形质量和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作为响应值,基于田口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焊接工艺参数(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和下压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高硅铝合金超高旋转速度搅拌摩擦焊工艺。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和下压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优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速度为60 cm/min,旋转速度为14 000 r/min,下压量为1.8 mm。这一工艺条件下高硅铝合金超高旋转速度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为129 MPa,达到母材高硅铝合金抗拉强度的97%。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逆加成 -断裂自由基聚合( RAFT)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梳状嵌段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 GPC)、核磁共振氢谱仪( 1H 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共聚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将共聚物用于酞菁蓝颜料分散,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径仪和旋转黏度计对其分散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市售的某进口分散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梳状嵌段共聚物分散剂能使酞菁蓝颜料分散良好,色浆具有粒径小、黏度低、耐沉降、稳定性高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带电作业虽然保证了电网的不间断运行,但相较于传统的方法增加了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危险性的问题,展开了带电线路中施工机械安全距离作业下的临界电场研究。首先,论述了输电线路一般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现有带电作业中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弊端。进而建立可移动吊塔带电作业有限元模型,以110 kV 和220 kV 交流输电线路为例,研究安全距离下的临界电场,计算并得到不同作业位置的临界电场阈值,并且在现场进行了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的实测验证,从而为施工机械临近电安全距离预警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双向网格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不仅外型美观、各构件布置规则,而且质量轻、采光好。但是随着网壳跨度越来越大,整体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制约了此类网壳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此,针对双向网格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布索方案,即在双向网格面内布置斜拉索提高结构的面内刚度,在双向网格面外通过撑杆布置横、纵拉索提高结构的面外刚度。首先通过对不同跨度网壳结构的弹塑性分析验证拉索的布置效果,并考虑各种参数变化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论证了此类网壳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其次,结合模型的静力试验研究了此类索撑柱面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论证了拉索布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撑杆和拉索的交错布置后,网壳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其承载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此类索撑网壳结构为缺陷不敏感结构,但是撑杆长度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很大,对于不同跨度的网壳结构,撑杆的最佳长度有所不同,实际工程中要确保撑杆具有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单一负荷或逐步提高负荷下培养颗粒污泥所需时间较长、污染物去除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交替改变进水碳氮负荷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通过设计进水/曝气/沉淀/排水(S1反应器)和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S2反应器)两种运行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比分析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污泥形态变化、污泥沉降性能及对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S1反应器在第84天、S2反应器在第78天均可形成平均粒径为0.5mm的颗粒污泥,第115d时两个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0.85mm、0.97mm。S1、S2反应器内的MLSS、SVI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4.94g/L-1、5.895g·L-1和80mL/g、46mL/g,S2运行方式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使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且沉降性能更优。两种运行模式下COD、NH4+-N的去除效果变化甚微,TN、PO43--P去除效果差异较明显。S1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0.0%、99.7%、74.5%和85.0%,S2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4.0%、99.9%、94.4%和95.0%,与前者相比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0%、0.2%、19.9%和10.0%。因此,进水碳氮负荷同步交替变化-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方式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粒径更大、污染物去除性能更优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8.
超疏水表面因其具有低粘附和排斥水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冷凝传热、抗结冰、减阻、防腐蚀、油水分离及自清洁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超疏水表面在机械作用下容易造成超疏水性部分或全部丧失,限制其实际应用,故关于该表面机械稳态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凸显.综述了超疏水表面在机械作用下的失稳机制和稳态性评价方式,根据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失效差异,将机械高稳态超疏水表面的实现策略归纳为三类:构筑自修复性表面,利用涂层中的自修复性分子对表面的疏水物质缺失或结构损伤进行自我补足;构筑微观复合结构表面,选择双尺度(大尺度-微米/小尺度-纳米)或全疏单级(或多级)尺度的结构抵御机械破坏;构筑多组分协同增强表面,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作用,改善涂层的固有强度或提高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这三类策略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实现超疏水表面大规模工业应用仍是一个科学难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25、15和4 ℃)和保鲜措施(H2O2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未处理)下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含量变化规律。以呼吸旺盛、贮藏期较短的油麦菜为试验样品,通过8种贮藏方式处理,分析油麦菜体内PAHs含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处理下PAHs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未处理的油麦菜分别在25、15和4 ℃条件下贮藏,PAHs含量变化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以15 ℃冷藏处理组下降幅度最大;经保鲜袋包装的油麦菜,在25、15、4 ℃的贮藏条件下,由于蒸腾作用油麦菜失水,均表现在贮藏第一天时PAHs含量增加,增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PAHs含量变化以低环PAHs为主;在15 ℃冷藏下,不同保鲜处理后油麦菜体内最终PAHs含量与开始时PAHs含量相比下降比率大小顺序为:H2O2处理>无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不同贮藏条件下,PAHs含量均表现为2、3环PAHs变化最显著(P<0.05),4环次之,5、6环幅度最低。本研究对系统分析蔬菜在贮藏过程中PAHs的残留动态变化,对完善蔬菜食用的安全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1 000 kV特高压变电构架在均匀流、A类和B类地貌高频底部测力天平风洞试验同步测量的基底弯矩和反力的时程数据,对变电构架整体及节段模型的气动力系数功率谱以及均值、均方根、峰度和偏度等统计特性对比分析,详细考察风向、地貌等因素对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不同流场下输电构架整体与节段模型的气动力特性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A节段模型为例,0°风向均匀流场、A类和B类地貌下C_x均值和均方根值之比分别为1∶1.58∶1.57和1∶1.60∶1.59,与之对应,C_y均值和均方根值之比分别为1∶7.00∶7.57和1∶1.53∶1.30.整体和各节段模型对比分析发现,90°风向均匀流场下整体模型与四个节段模型C_x的均值和均方根值之比分别为1∶0.02∶0.26∶0.22∶0.38和1∶0.06∶0.37∶0.32∶0.41,C_y的均值和均方根值之比分别为1∶0.46∶0.57∶0.43∶0.69和1∶0.47∶0.58∶0.44∶0.70.基于时域和频域的综合对比分析明确1 000 kV特高压变电构架的最不利风向角以及设计风荷载的取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