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与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中介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球囊组(n=36)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剖宫产,栓塞组(n=34)予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辅助剖宫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24 h内出血量、术后住院日、胎儿X线辐射剂量、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技术均获成功。球囊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胎儿辐射剂量均低于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切除率、24 h内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新生儿Apgar 评分、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在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胎儿辐射剂量方面均优于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分体式覆膜支架置于犬胸主动脉内的技术可行性及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切开右侧股动脉,经犬右侧股动脉将分体式覆膜支架置于犬胸主动脉内,且使外层移植物的近端至少接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远端,观察支架释放的技术可行性。按照实验分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血管造影复查分体式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内情况,后处死实验犬获取标本,大体观察及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支架与血管壁贴合情况、支架内面内膜化情况、血管壁病理变化等。结果 10只犬成功置入分体式覆膜支架于胸主动脉内,释放顺利精确,无移位变形;1只犬因内支架输送系统进入时右侧股动脉撕裂出血而死亡,1只犬因外层支架移植物向前移位致升主动脉破裂立即死亡。术后4、8和12周血管造影复查示支架位置及开放良好,支架无移位、变形、断裂、也未发生再狭窄。两端支架裸露部分4周时完全内膜化,支架移植物的内面4周起出现内膜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膜化逐渐明显,12周时内膜基本覆盖支架移植物。 结论 分体式覆膜支架置于犬胸主动脉内,技术上可行,置入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程序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及肝总动脉造影在TACE发现肝癌非常规供血动脉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有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首次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及介入手术治疗报告。根据造影程序将其分为两组:A组526例患者常规行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及肝总动脉造影,B组850例只行肝总动脉的造影,均在明确病灶的供血动脉后进行TACE治疗。两组患者动脉造影时均在肿瘤染色不佳或无染色时寻找异位肝癌供血动脉,对肿瘤的供血动脉为腹腔干 肝总动脉之外的血管分别根据其起源进行分类及统计,并就两组的发现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率的高低并分析产生此统计学差异的原因。结果两组肝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的发现率为A组14.1%(74/526)、B组8.9%(76/850);胃左动脉分支供血的发现率为A组6.7%(35/526)、B组3.3%(28/850);膈动脉供血的发现率分别为A组4.6%(24/526)、B组2.6%(22/850);腹腔干供血的发现率分别为0.5%(3/526)、0(0/850)。此4组侧支血管的发现率A组均高于B组(P<0.05)。而对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右肾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及脾动脉的肝癌异常供血的发现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性造影可以提高肝癌侧支供血动脉的发现率,特别是提高副肝动脉对肝癌供血的发现率,在提高肝癌的早期完全栓塞率,控制肿瘤的复发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或在写作、发表文章时,都离不开阅读同行们已经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医学论文。因为医学论文通常是报道本专业的最近、最新的成果、创新与发现的最快、最权威的表达形式。但是面对同一个专题,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期刊,所表达的观点有的相似,有的矛盾,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如何判断和取舍这些已经发表的结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肝移植术后并发脾动脉窃血征”这个专题为例,分析不同作者发表的相关医学论文,来谈谈如何正确看待医学论文。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图像加密算法仅适用于正方形图像且加密密钥量小的缺点,文中提出了用随机数作为密钥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密的算法,并设计出两种加密方案.算法用随机产生的密钥对图像的像素点进行加密操作,借助密钥的完全随机性,增加了图像加密的密钥空间,并且可以对任何形状的图像进行加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足够的密钥空间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一次加密置乱度达到了0.0821,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火力发电厂发生的一起6 kV电机电源开关拒动导致运行机组停机的事故,根据开关控制回路原理和监控系统SOE记录,对事故发生的过程进行了推演,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蛳 butyl 2?蛳 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肝癌伴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有门静脉主干表现为离肝血流的重度APS患者。随访和分析12例重度APS患者的手术前后APS改善情况、肿瘤反应、生存期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接受NBCA胶栓塞的12例患者在术后即刻造影显示APS迅速改善。而在进行随访复查造影的10例中,有8例的APS得到持续改善。按mRECIST标准在首次栓塞术后第4个月肿瘤取得最大疗效;接受随访的病例中部分缓解为2/10,疾病进展为3/10,疾病稳定为5/10。患者的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3%,8%;中位生存期为275 d,介入栓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NBCA胶栓塞肝癌合并重度AP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APS的发生与HCC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肝癌切除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C合并APS的发生率为10.5%(52/497),合并AVS的发生率为1.6%(8/497),同时合并APS与AVS的有3例(0.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APS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瘤、肿瘤多发、门静脉癌栓是HCC合并A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块、多发肿瘤、门静脉癌栓会诱发A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 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 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TCCF)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再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的58例TCCF病例资料,随访时间为3个月 ~ 3年.同时将病例按首次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后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7例)和未复发组(51例).选择性别.瘘口位置.外伤至介入治疗时间间隔.CCF瘘口流量,使用球囊数量,是否闭塞颈内动脉(ICA)等因素作为研究参数,探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可脱球囊栓塞成功治疗所有58例TCCF(其中7例ICA被闭塞),随访过程中7例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提示外伤至介入时间间隔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病例中,4例再次采用可脱球囊栓塞瘘口,2例闭塞ICA,1例接受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结论 可脱球囊栓塞是TCCF及复发性TCCF性价比较高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外伤至介入治疗时间间隔可能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