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8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固体材料表面黏附成膜是微藻细胞的一种生理特性。近些年基于微藻生物膜的生物过程,如生物膜贴壁培养和防附着技术受到了很多关注。微藻在固体材料表面的黏附受藻细胞与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黏附强度与材料表面性质参数间的关系对于通过材料选择来强化或控制微藻生物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的目的是揭示和明确材料亲疏水性对微藻黏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双酚A环氧(EP)树脂表面亲疏水改性的方法。通过将亲水性的二乙醇胺(DEA)或疏水性的聚甲基聚硅氧烷(PMHS)加入到EP树脂中反应,EP树脂表面水接触角在36.80?~98.34?范围内可通过加入不同量的DEA或PMHS实现任意可调,材料的表面水接触角与DEA或PMHS加入量之间有线性关系。重要的是这种改性方法获得的材料,其形貌、结构、表面粗糙度等表面性质几乎没有变化,从而在研究和关联微藻黏附量与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表面水接触角)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排除亲疏水性之外的其他表面性质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小球藻和栅藻在不同亲疏水性材料表面的黏附行为,结果表明小球藻和栅藻在亲水性和疏水性材料表面均能黏附成膜,但在亲水性材料表面黏附更多更快;建立了微藻最大黏附容量与材料表面接触角之间关联关系,表明微藻最大黏附容量随材料表面水接触角的增大而线性降低,栅藻的表面黏附容量比小球藻大。  相似文献   
2.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采用共沉淀法在水相中合成了CdS∶Mn掺杂纳米晶,然后进一步将ZnS包覆于CdS∶Mn纳米晶表面,制备了CdS∶Mn/ZnS核壳结构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制备的纳米晶具有优秀的单分散性,确认合成了CdS∶Mn/ZnS核壳结构纳米晶。通过荧光光谱(PL)研究了纳米晶的发光性质和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包覆壳层后纳米晶的发光强度显著提高,最高可达8倍,且Mn2+离子的发光峰峰位置随着ZnS壳层数的增加而红移。此外,核壳纳米晶的光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电位法在FTO玻璃上沉积Co与Ni摩尔比为0.16:1的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膜的成分、结构和形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膜的透光性能,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可逆性,用双电位阶跃法表征了膜的开关响应时间,研究了钴掺杂对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掺杂使NiO薄膜颗粒更加细小和均匀,提高了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着色态与消色态之间的透光率差值,降低了电致变色反应的工作电压,有利于薄膜在电致变色过程的可逆性,缩短了着色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Ti-679合金在不同应力和温度下的稳态蠕变速度,并用应变速率循环法测定了各种温度下的激活面积,最后对合金的蠕变机构进行了讨论。一、实验方法试验用料是抚顺钢厂生产的Ti-679合金(Ti-2.25Al-11Sn-5Zr-1Mo-0.25Si)直  相似文献   
5.
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生长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生长机理,发现组成仿生晶须的念珠状小球与直杆状碳化硅晶须的生成过程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念珠状小球在直杆状晶须上的生长位置是一定的,首先,直杆状碳化硅晶须在反应空间中生成,然后由Si,SiO,SiO2等组成的非晶态物质的直杆状晶须上的缺陷位置沉积长大,形成包裹在晶须上的念珠涉球,念珠状小球不仅可以在制备碳化硅晶须的过程中生成,而且能够在已有的碳化硅和钛酸钾等晶须上生成。  相似文献   
6.
金钢石薄膜与基材之间过渡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EM观察发现在金刚石膜与单晶硅片、金刚石膜与A1N陶瓷之间存在一层过渡层,过渡层的存在为金刚石的形核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此启发,为了改善金刚石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采用磁控溅射、空心离子镀、真空蒸镀等方法在MO片上沉积TiC、TiCN(C/N=1/2)、TiCN(C/N=1/10)等薄膜,研究了它们对金刚石膜与基材的结合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借助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掺杂B对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合适的加入量。结果表明:B的加入量影响着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质,B的最佳加入量为58%。  相似文献   
8.
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的微观结构。这种碳化硅仿生晶须由成分和结构均不相同的两部分构成:中间是直杆状碳化硅晶须。在晶须上包裹着非晶态的念珠小球。由于成分组成的不同,念珠状小球具有均匀的和不均匀的两种微观结构;由于在其中存在大量的微孪晶、堆垛层错等缺陷,直杆状晶具有一维无序、竹节状等复杂的微观结构。在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形貌的直杆状晶须上,念珠状小球的开关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念球状小球中单质Si的含量是影响仿生晶颜色的主要因素,Si含量越高则仿生晶须的颜色越深。仿生晶须的生成过程是:先由气相反应生成直杆状碳化硅晶须,然后在直杆状碳化硅晶须上沉积生成非晶态念珠状小球。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基纳米管,利用双官能团物质2-巯基丙酸为连接剂,将CdS量子点沉积在纳米管表面,研究了2-巯基丙酸浓度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度计和光催化反应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量子点成功沉积在纳米管表面,改变2-巯基丙酸浓度可以调节CdS量子点的沉积数量,随着CdS量子点在纳米管表面的沉积,样品不仅在紫外光区有吸收,在可见光区也出现吸收,其吸收边在540nm左右。CdS量子点的沉积提高了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2-巯基丙酸浓度为0.7mol/L时制备的样品对甲基橙降解的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锰离子掺杂量的硫化锌粉体转光剂,并利用SEM、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形貌、组分、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锰离子的掺入影响了硫化锌粉体的粒径,出现晶粒细化的现象。以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源,当锰的初始浓度不高于20%时,样品的发光峰通过高斯分峰可分为2个,分别位于465~475nm和570~585nm处;当锰的初始浓度高于20%时,硫化锌的发光峰消失,只出现锰的发光峰(580nm左右),即得到了预期的红色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