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以何种观点来阐述的建筑历史著作,都不能避开朗香教堂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不论对现代主义建筑持以赞同或者反对的观点,都不能不承认勒·柯布西埃在建筑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柯布西埃诞生一百周年,不仅是由于这位伟大的建筑师从本世纪初以来为实现新建筑作出的贡献,而且也还因为在我们中国建筑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中,柯布西埃的创作思想和开拓精神仍然具有借鉴作用。人们习惯于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时代的产物。确实,每一时代的建筑形态特征的造成原  相似文献   
2.
声屏障是在不封闭噪声源的条件下实现噪声控制的手段。 在噪声控制工程中,对于来自设备的非管路噪声,通常采用的控制方法为:用隔声罩将声源封闭,设置隔声室隔离声源,或者在车间内部进行吸声处理等,以改善室内工作环境。但是,对于体积庞大的噪声源,对于泄出易燃气体而要求防爆的设备,或者对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在他著名论作《建筑空间论》中谈到建筑的定义时说:“……对建筑的最确切的定义,必须是把内部空间考虑在内的定义。美观的建筑就必须是其内部空间吸引人、令人振奋,在精神方面使我们感到高尚的建筑,……凡没有内部空间的,都不能算作是建筑。”尽管赛维在这本书中留下若  相似文献   
4.
创造一个可供居住和生产活动的室内空间,是初民构筑原始建筑的最初动机。据《墨子·辞过》记载:"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韩非在《五蠹》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有巢氏。"这两处记载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叙述了居室的功能。前者是对人类生理需要的满足;后者则提供安全需要,并且衍化为各种心理需要。这样,一间居室既是适应生理需求的栖息所,同时又成为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平凡的工程:它既不是直上云霄的高楼,也没有巨大的体量,不过是一幢四千多平方米的六层建筑物;它既不属于重点工程,也不具备浓妆艳抹的经济实力,它的土建造价只是略高于普遍的多层住宅。面对着这幢行将完工的上海市科学会堂四号楼(见封1),四年前进行方案构思的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机械噪声是主要的工业噪声之一。有效地控制机械噪声,对于创造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环境,实现对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噪声控制工程中通常采用:隔声罩对声源进行屏蔽;设置控制室隔离声源或在车间内部作大面积吸声处理等方法,对机械本身发出的(非管路的)噪声进行控制。隔声罩或控制室虽然具有很大的减噪效果,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体积十分庞大或具有防爆要求的机械设备、换气量较大而要求控制一定工作温度的机械设备、以及操作人员活动范围无法局限于控制室内的情况下,隔声罩和控制室的使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无法实现。又如车间内部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建筑外型千篇一律,相互仿效,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体制和经济水平的原因,但建筑界自身缺乏理论上的探讨,重设计实践轻理论研究也是重要的原因。建筑是不是艺术?这个概念长  相似文献   
8.
建筑创作的宏观环境很好。改革和开放政策为整个社会增长了活力,一种团结、和谐、宽松、相互信赖、相互理解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正在不断形成。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上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上每次对外文化经济的重要交流,引进的新思想、新观念都  相似文献   
9.
蒋智元 《声学技术》1983,(1):7-11,38
本文介绍一种控制城市环境噪声的新型装置技术。以透光率80%以上的无色透明塑料作为面板而穿以微孔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在与其间的通风道所组成的自然通风采光隔声窗上,能一定程度地解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和隔除噪声三种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将这三种功能比较协调地体现在同一装置上,而不需要耗用能源。 自然通风采光隔声窗可有效地控制交通噪声对高(多)层建筑物室内环境的污染,或安装在发生严重噪声的车间或其他声源室的窗口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危害。经实际使用和现场实测,证明其声学性能良好,对汽车喇叭声的实际插入损失值已达到 18dB(A),与关窗时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表现出对建筑文化空前的热切需要;我们的建筑却处于这样一种局面:建筑形象千篇一律。这个突出的矛盾促使我们对既有的认识作认真的思考和鉴别,以便适应时代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