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富裕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以Ad Hoc方式构成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本文针对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技术展开研究,主要从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化路由协议两个方面对无限路由算法做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Al-Mg-Si合金析出强化相的前驱相(GP区)的形成对于析出强化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其尺度极其微小,往往很难直接观察,本文通过对AI-Mg-Si合金中可能存在的单层富Mg及富Si GP区的不同厚度、不同存在形态进行全方位计算机模拟,确认了GP区成像的存在条件,单层富Mg或富Si GP区在不被铝合金基体包裹的试料中可以形成清晰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像,并且Mg-GP区与Si-GP区呈现出相反的对比.这为GP区的高分辨电镜观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一种高性能的导电纤维,采用自制金属化试剂(NaH-DMSO)对芳纶纤维进行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银导电芳纶纤维。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银的增重率、表面电阻及镀层形貌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经检测,以最佳工艺制备的镀银芳纶纤维的导电性优良,电阻为0.25Ω/cm,且强度损失小(<5%),断裂强力为44N。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阻燃型导电纤维,为提高金属镀层与纤维基材的结合力,自制金属化试剂对Kevlar纤维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利用分析天平、万能强力机、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粗化前后的Kevlar纤维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经粗化处理后,Kevlar纤维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有大量的微坑和凹槽,能够增大纤维与镀层间的接触面积,纤维断裂强力降低;当处理温度为30℃、粗化时间为10 min时,粗化效果较好,纤维本体强度损失为6.6%;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含量增加,表面活性增强,从而改善了Kevlar纤维与金属镀层间的结合力和黏结性。  相似文献   
6.
2000年齐齐哈尔市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夏旱,水库塘坝、坑泡蓄水严重不足,除嫩江外,其余河流均已断流,致使全市受灾面积达 150.4万 hm2。针对 2000年齐齐哈尔市在大旱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灾之后应大治的主张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Al-Mg-Si合金析出强化相的前驱相(GP区)的形成对于析出强化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其尺度极其微小,往往很难直接观察. 本文通过对Al-Mg-Si合金中可能存在的单层富Mg及富Si GP区的不同厚度、不同存在形态进行全方位计算机模拟,确认了GP区成像的存在条件. 单层富Mg或富Si GP区在不被铝合金基体包裹的试料中可以形成清晰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像,并且Mg-GP区与Si-GP区呈现出相反的对比. 这为GP区的高分辨电镜观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铝熔体热经历与自身晶粒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快速凝固技术获得激冷片,将其加入同成分铝液中以实现对铝的无合金污染的晶粒细化。试验表明:激冷片的热经历不同,其对铝的细化效果亦不同;用经一次热循环并在800℃快速凝固的激冷片对铝进行晶粒细化效果最好。用铝的液-固结构遗传性理论初步探讨了其晶粒细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二酰亚胺化合物(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用于制备芳香族聚酰胺织物的抗紫外老化整理剂。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浓度、温度、时间),优化整理工艺,并对处理后芳纶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该整理剂处理过的芳纶织物在320~330 nm有较强的吸收峰;该织物经30 W紫外老化100 h后,强度保持率高达87%,比未经抗老化整理的对照织物样品的抗老化效能提高了一倍,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建设高产高效农业需要,齐齐哈尔市于1997年在龙江县九龙灌区开始小面积钵育人工摆栽尝试,取得了好收成,与采用旱育稀植技术比较,每公顷增产稻谷物1 500kg以上.1998年重点在龙江县及积温高的地区试验,1999年推广,现全市采用钵育摆栽技术面积已达2.6万hm2,可增产稻谷3 900多万kg,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