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27keV Ar~+离子分别轰击Cu元素靶和CuAu合金靶时溅射Cu原子的同位素(~(63)Cu和~(65)Cu)分馏测量结果,发现:(1)对Cu元素靶,同位素分馏δ_f(~(63)Cu,~(65)Cu)=(62±27)‰,而对Cu-Au合金靶,δ_f=(5.9±1.6)‰;(2)δ_f(~(63)Cu,~(65)Cu)随发射角θ的变化对两者靶而言趋势是相似的,但在CuAu合金靶情况下,当θ≤40°时,δ_f((63)Cu,~(65)Cu)为负值。  相似文献   
2.
血液中铀的测定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裂变径迹技术测定人体血液中的微量铀,血样品直接从健康者、从事铀研究的工作者和白血病患者的手指中取样(20μl),试图确定人体血液中微量铀的统计分布。实验测得健康者血液中微量铀的平均值为(3.06±0.10)×10~(-10)g/ml;从事铀工作者血液中微量铀的平均值为(4.53×0.12)×10~(-10)/ml;而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微量铀的平均值为(7.74±0.15)×10~(-10)g/ml,是健康者2.5倍。所提供的方法灵敏度高、采血量少,对铀矿工作者职业保护有实用意义,并为寻找理想的解毒和促排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27keV Ar~+分别在垂直和倾斜入射情况下,轰击了Cu-Au(30wt%)合金样品,测量了Cu和Au原子的溅射角分布。角分布是用卢瑟福背散射(RBS)技术分析Al捕获膜上的Cu-Au沉积成分而定量得到的。结果表明:(1)在Ar~+倾斜(θ=40°)入射时,Cu原子择优发射,且程度比垂直入射(θ_r=O°)时增强:(2)倾斜入射时,Cu原子的角分布显示出在接近于样品表面法线方向的发射角范围内(θ<45°),发射机率比垂直入射时减小。  相似文献   
4.
用能量为60keV的Ar~+束轰击纯度为99.999%的多晶Au靶。Ar~+束入射方向与靶面方向夹角为60°。为了测量被溅射的Au原子的角分布,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捕集器,利用薄碳膜作为收集膜,收集入射平面内的溅射原子。然后把收集膜与标准样品Au箔叠加在一起,经中子发生器的14MeV快中子在同一几何下辐照后,用Ge(Li)γ谱仪、多道分析器和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纳米管绳是近年来产生的超晶格结构的大单晶体。高能粒子在碳纳米管绳里的沟道效应,显示大的沟道直径和微弱的退沟道因子。在粒子束物理领域中,碳纳米管绳沟道的最诱人应用是与在高梯度加速场里粒子加速的可能性相联系和与建造TeV对撞机的可能性相联系。文章介绍了这些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低能Ar离子束辅助沉积Ag(111)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能Ar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Mo/Si(100)基底上制备Ag膜。实验发现,用Ar离子束溅射沉积的Ag膜呈(111)择优取向。若在溅射沉积Ag膜的同时,用能量为500eV的Ar离子束沿衬底法线方向对Ag膜进行辅助轰击,当离子/原子到达比为0.06时,Ag膜呈(111)择优取向;当离子/原子到达比增大到0.18时,Ag膜呈(111)和(100)混合晶向。若Ar离子的入射角为35.26°,离子/原子到达比为0.06时,Ag膜呈(111)择优取向;当离子/原子比增大到0.18时,Ag膜呈(111)和微弱的(100)混合晶向。若Ar离子的入射角为54.7°,离子/原子到达比为0.06时,沉积的Ag膜呈很强的(111)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7.
用物理溅射的Monte Carlo模拟程序TCISIS,研究了在O~+离子与Ar~+离子轰击下Al靶与Si靶的溅射原子的初始位置分布和表面出口位置分布.讨论了离子束溅射横向可达分辨率的物理限制.所计算的溅射原子的初始位置分布和表面出口位置分布的宽度,对于离子束溅射刻蚀的微细加工和SLMS设计是有参考价值的.计算的溅射原子的逃逸深度分布表明,溅射原子的大多数来自于表面前2个原子层.  相似文献   
8.
低能Ar+离子束辅助沉积择优取向Pt(111)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能Ar+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Mo/Si(100)基底上沉积Pt膜,离子/原子到达比分别为0.1、0.2、0.3.若Ar+离子的入射角为0°,XRD谱分析表明,沉积的Pt膜均呈(111)和(200)混合晶向;当Ar+离子的入射角为45°,沉积的Pt膜均呈很强的(111)择优取向.因此若合理控制Ar+离子束的入射角,可在Mo/Si(100)衬底上制备出具有显著择优取向的Pt(111)薄膜.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低能Ar+离子注入 Pt单晶所引起的原子级联碰撞过程,得出Ar+离子入射单晶铂(200)晶面时,Ar+离子的溅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对Pt膜择优取向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六十年代Strutnsky在理论上证明了裂变同质异能态具有大形变的核亚稳态,在核的位能与形变参数关系的曲线中,裂变同质异能态位于第二极小。1977年Habs等用电荷柱塞技术测量了~(239mf)Pu(8μs)的电四极矩Q_0=34∽39 b,是第一次裂变同质异能态的电四极矩测量。以后,又有一些测量工作,但至今实验结果较少。  相似文献   
10.
在表面物理领域中,经常用到Monte Carlo模拟计算程序。把TCIS程序移值到PDP-11/70计算机上将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程序中的有些数组很大,超出了计算机可寻找的虚拟地址空间。本文运用虚数组和覆盖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并给出PDP-11/70计算机上计算的一些成功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