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坛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应用AFLP技术对浙江普陀列岛、渔山列岛和南麂列岛野生坛紫菜、福建野生厚型及薄型以及栽培坛紫菜的两个表型分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共记录了528个位点,其中16个为单态位点,其余的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6.97%。其遗传距离与地域分布正相关,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坛紫菜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具有薄型叶片性状的浙江野生坛紫菜和福建野生薄型坛此菜聚合,而福建野生厚型与栽培具厚型叶片,当地俗称为木耳菜的样本聚合。该结果基本清楚地反映了坛紫菜表型特征的分化。栽培薄型叶片俗称鸡毛菜样本在不同聚类方法中分别于外侧并入不同的分支。在福建野生坛紫菜与养殖坛紫菜的AFLP图谱中仅发现了三条与叶片性状相关的谱带:具有厚型叶片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100)和ACT-CAG(232),具有薄型叶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490)。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坛紫菜中的植物激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植物激素的提取方法,最终确定采用甲醇-水-甲酸(15∶4∶1,V/V)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坛紫菜中的9种植物激素,选用10 mmol/L乙酸铵的甲醇-水-乙酸(90∶10∶0.05,V/V)作为复溶溶剂。此外经过流动相、固定相、复溶试剂等方面的条件选择,确定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3μm)为固定相,以含10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对吲哚乙酸、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玉米素、脱落酸、芸苔素内酯、水杨酸和赤霉素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激素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1,紫菜内主要激素(除赤霉素)回收率均在71%以上;方法的检出限均低于3μg/L,定量限在0.45~5.0μg/L之间。利用该方法对坛紫菜进行激素含量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坛紫菜的激素分布以及不同时期(一水、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9种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激素含量与坛紫菜形态学相关性,了解坛紫菜的激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脂肪酸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胁迫温度条件下的坛紫菜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20℃为对照温度,分别在25、28℃和35℃三个温度胁迫后,坛紫菜中共鉴定出13种总脂肪酸、14种游离脂肪酸和32种挥发性物质。当胁迫温度升高至28℃时,饱和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含量随胁迫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则随胁迫温度升高而降低;当胁迫温度升高至35℃时,总脂肪酸、总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均随胁迫温度升高而降低。了解高温胁迫条件下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之间的转化,有助于了解坛紫菜抗高温胁迫机理和坛紫菜的健康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两种剂型的螺旋藻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以螺旋藻粉剂和片剂为试验材料,经水解、酸解、高温及高压蒸汽等处理后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结果表明:经口胃肠连续消化后,高压蒸汽处理的螺旋藻粉剂游离氨基酸释放效果最佳,是酸解处理(最差)的2.25倍。高温处理的螺旋藻粉剂可溶性蛋白释放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最差)提高了1.75倍。酸解和高温处理后的粉剂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释放效果较好,水解处理的螺旋藻片剂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和还原糖释放较好;螺旋藻的游离氨基酸主要在胃肠消化后释放,可溶性多糖主要在肠消化后释放;酸解处理的粉剂抗氧化效果较好,水解处理的片剂抗氧化效果较好,且在口胃肠连续消化后螺旋藻抗氧化效果发挥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