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磷酸催化由松节油一步合成松油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SrS:Ce3+,K+荧光体的微波辐射合成法及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用微波辐射法(MicrowaveRadiationMethod,简称MRM)合成了纯的SrS基质和SrS∶Ce3+,K+蓝色荧光化合物,用XRD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系统考察了不同浓度的Ce3+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微波辐射能使Ce3+在SrS基质晶格中均匀扩散,并能提高激活剂的掺入量,阻止Ce3+离子的簇集,延缓Ce3+离子对的形成,从而能得到晶相纯、粒度均匀和发光效率高的SrS∶Ce3+,K+蓝色荧光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由半水煤气精制成的合成气中 H_2、N_2、CH_4和 Ar 含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适用于精炼气、进口气、出口气和循环气等。  相似文献   
4.
松油醇具有丁香香气是用途很广的廉价香料之一。松油醇一般由松节油中的蒎烯水合制取。传统的合成方法是 H_2SO_4催化二步法,其缺点是合成路线长,反应时间长达30小时,三废问题及设备腐蚀比较严重。近几年来,已有关于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法和固体酸催化法的实验报道。本文采用 H_3PO_4催化,由松节油一步合成松油醇。实验中发现,α—蒎烯的转化率和α—松油醇的收率与 H_3PO_4的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氯苯基类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立格  王卓渊  刘生桂 《精细化工》2002,19(5):257-258,261
在多聚磷酸与磷酸混合酸的催化条件下 ,利用 2 ,4 二氯苯氧乙酸和邻氯苯甲酸与邻苯二胺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 2 (2 ,4 二氯苯氧甲基 )苯并咪唑和 2 (o 氯苯基 )苯并咪唑两种化合物 ,反应物质的量比n(有机酸 )∶n(邻苯二胺 ) =1∶1,反应时间为 6h ,收率分别为 73 7%和 6 2 0 % ,产品质量分数分别为 98 0 %和 98 6 %。最适宜的条件是 :催化剂中多聚磷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 1∶4 ,反应温度为 190~ 2 0 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BaO-Al2 O3-SiO2系封接玻璃性能.通过DSC、XRD、SEM及热膨胀仪等方法测试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处理的封接玻璃结构与性能.结果表面:在800℃热处理1h后WBa-1、WBa-2、WBa-3的热膨胀系数为10.58×10-6℃-1、10.40×10-6C-1、10.21×t0-6℃-1,热处理5h、10 h的WBa-3组的热膨胀系数为10.07×10-6℃-1、10.33×10-6℃-1,与电解质YSZ、金属连接板Crofer22APU热膨胀系数相匹配.热处理后玻璃的析出的晶相主要为针状的钡长石(BaAl2 Si2 O8),化学稳定性较高.封接玻璃的平均抗折强度可以达到80 MPa.对WBa-3组进行了电性能测试,在450℃、500℃下的电阻率分别为2.03×107 Q·cm、8.56×106 n·cm,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周红军  王立格  尹帮少 《化学试剂》2004,26(5):308-308,311
在无溶剂微波辐射下,利用二甘酸与邻氨基酚的缩合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二(2-苯并嗯唑基甲基)醚。  相似文献   
9.
1 前言制取松油醇的传统方法是二步法。它的工艺复杂,反应时间长,设备腐蚀严重,很有必要进行改进。一般从简化工艺着手改进。采用H_2SO_4催化,一步水合制取二号选矿油,反应时间仍需5.5至6小时,同时,由于使用了表  相似文献   
10.
微波快速合成硫化锶铜铋磷光体及Bi3+对Cu+的敏化发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以SrS为基质,Cu、Bi^3+为共激活剂的箍余辉蓝绿色光致发光磷不体,其激发和发射主峰波长分别为267和521nm,工余辉时间约为0.5h。系统考察了在单掺杂和双掺杂情况下的发光规律,发现Bi^3+与Cu+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作用,且Bi^3+对Cu^+具有很强的敏化和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