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72B线材在绕簧过程中发生了断裂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断口附近的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丝表面有损伤,且损伤部位出现横向裂纹和形变马氏体,这是导致绕簧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针对断裂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72%冷轧压下率的含铌钛IF钢分别进行790,850,910℃的连续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等对IF钢板不同厚度层的织构极密度与含量、塑性应变比、加工硬化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织构的演变及其与塑性应变比和加工硬化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退火后IF钢中{001}〈110〉织构减弱,{111}〈112〉、{111}〈110〉织构均增强,且{111}〈110〉织构增强的速率比{111}〈112〉织构的快;不同温度退火后,IF钢中的织构沿厚度层均匀分布;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111}面织构增多,{100}面织构减少,{111}和{100}面织构体积比增大,塑性应变比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加工硬化指数变化不大;当退火温度为850℃时,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系数最小,织构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3.
以钢厂现场使用的一种石灰系复合脱硫剂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内标法、添加标样法和K值法分别对脱硫剂中CaF2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热重分析法对脱硫剂中CaCO3和Ca(OH)2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求得CaO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多设备联用的物理检测手段能从物相上对脱硫剂的组成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准确度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有效弥补化学分析方法在物相检测方面的不足,对脱硫剂的改性研究和完善脱硫剂等原辅材料的检测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退火温度850℃,均热时间为30、60、90 s条件下对72%冷轧压下率的IF钢进行连续退火试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及拉伸试验对样品全厚度方向的织构类型及其含量、深冲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不同均热时间下织构的变化情况及深冲性能,探讨了不同均热时间下织构与深冲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IF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为定向形核。随着均热时间的增加,■值逐渐增大,但均热时间为60 s时,■值增加并不明显,只有当均热时间达到90 s时,■值才明显提升;随着均热时间增加,■值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很小。在均热时间分别为30、60 s时,Δr值分别为0.51和0.45;当均热时间达到90 s时,Δr值增加到0.93。随着均热时间的增加,{111}/{100}的值逐渐增加,变化趋势与■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对DC04钢热轧卷取、冷轧、退火阶段的显微组织,钢板全厚度区域以及不同厚度层的织构类型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卷取样品各类型织构均较弱,{111}112、{111}110两种织构在不同厚度层含量变化不明显,而{112}110、{001}110两种织构的含量呈现由表层到中心方向递增趋势,且表层与中心织构含量差异明显。冷轧过程中,不同厚度层{112}110、{001}110两种织构含量的差异逐渐缩小。冷轧后,试验钢中{111}112、{111}110、{112}110、{001}110这4种织构均有所增强。退火过程中,试验钢中的{112}110、{001}110织构不断向{111}112、{111}110织构转化。退火后,{111}112、{111}110织构明显增强,各织构组分在不同厚度层的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材料微区力学性能与多晶体取向之间的直接定量联系,以IF钢(无间隙原子钢)为例,分析了不同晶体取向与纳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HLSM)对IF钢样品进行退火处理,以保证原位分析的有效性,然后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退火前后的标定区域进行晶体取向分析,得出晶体取向的原位变化规律,最后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标定区域的微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晶体取向晶粒的杨氏模量不同,在原子间距较小的<111>晶体学方向上,杨氏模量值较高,在原子间距较大的<001>晶体学方向上,杨氏模量值较低,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了试验结果。退火后,不同晶体取向的晶粒硬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晶粒内位错密度显著降低,硬度比冷轧态明显下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7.
分别应用定量金相法、wRC-1992组织图法和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方法对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铁素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在定量金相法中,考虑了铁素体含量分布的均匀度;在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方法中,分析了试样择优取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考虑了测定结果的分散性。最后,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类似于X射线衍射仪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方法对焊缝铁素体含量进行测定,也能得到与金相法和WRC-1992组织图法比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珂  董登超 《冶金分析》2018,38(10):68-75
为了研究制样方法对钢铁材料纳米压痕试验结果的影响,选取单相、多相、低碳、中碳和高碳等不同类型的钢种,分别进行了纳米压痕样品制备参数的探索。利用机械磨抛和电解抛光设备进行了样品表面抛光处理,比较了氧化物机械抛光及不同参数的电解抛光对样品表面状态的影响,通过真彩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量测定了样品表面粗糙度。随后,为检验样品制备的效果,利用纳米压痕仪分别测试了两种抛光方式得到的不同组织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氧化物机械抛光适合制备单相且试验压入深度超过500nm的样品;电解抛光能有效避免表面硬化层,在参数适当的条件下,既可以满足测试标准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多相区分,但是,电解参数不当时会导致组织假象,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制样效果的评价应考虑试验曲线的稳定性而不仅仅注重抛光样品的平均表面粗糙度。最后,给出了适用于低碳钢W1300、中碳钢SWRCH35K和高碳钢SWRH82B的电解抛光参数,可为类似钢铁材料纳米压痕测试样品的制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依据GB/T230.1—2009规定的试验方法,利用Wilson 2001T洛氏硬度计对某钢厂X70管线钢进行了洛氏硬度(HRB)试验,从试验重复性、硬度计复现性等多方面对洛氏硬度试验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每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逐一评定,最终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结果表明:该X70管线钢洛氏硬度测量平均值为(78.5±2.4)HRB,包含因子k=2。该方法对金属材料洛氏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炼钢铁水预处理用钙基脱硫剂中的游离氧化钙极易吸湿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预脱硫加料过程中会产生剧烈分解反应,造成铁水飞溅及铁水温度降低,不利于脱硫成本的控制。因此,准确测定脱硫剂中氢氧化钙含量对脱硫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将放置1个月前后的炼钢铁水预处理用钙基脱硫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不小于55%的情况下,脱硫剂中不存在自由水及结合水,仅存在以氢氧化钙形式存在的化合水。试验利用氢氧化钙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为氧化钙和水的特点,通过灼烧重量法测得分解前后水损失的质量差,经过换算间接得到氢氧化钙的含量,实现了炼钢铁水预处理用钙基脱硫剂中氢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研究表明:试样粒度不大于125 μm,称样量为1.00 g时,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灼烧温度试验表明:采用铂金坩埚作为灼烧容器,减量法快速称量试样,在580 ℃条件下灼烧1.0~1.5 h,氢氧化钙即可分解完全,且脱硫剂中碳酸钙等组分不对测定产生影响。采用实验方法对炼钢铁水预处理用钙基脱硫剂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2.0%;采用热重分析进行方法对照,结果与实验方法基本一致,方法回收率在96%~10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