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工业   59篇
金属工艺   32篇
矿业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7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晶硅颗粒的细化是过共晶高硅铝合金制备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过滤的方式来获得含有细化初晶硅颗粒的高硅铝合金的方法。在过滤铸造的过程中,过共晶硅铝合金熔体保持在Al-Si二元相图共晶线偏上一点的温度。大颗粒初晶硅被筛网阻拦下来,细小的初晶硅颗粒连同共晶熔体穿过筛网进入下部坩埚冷却结晶。在本研究中通过以上方法所制备的高硅铝合金中硅的质量分数约为27%,初晶硅颗粒的平均直径在45 μm以下,圆度为1.43,布氏硬度为70 HB。通过该方法有望制备出初晶硅颗粒球形度更高、硅含量更高的高硅铝合金产品。  相似文献   
2.
攀钢含钛高炉渣高温下经碳还原后得到有价组元碳化钛,碳化钛晶粒细小且均匀分布在碳化渣中,利用常规的选矿方法很难将其富集来提高品位。本文将超重力技术引入到攀钢含钛高炉碳化渣中,探讨碳化钛在超重力场下的富集与分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超重力富集后试样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碳化钛全部富集在试样的下部,而在试样的上部几乎找不到碳化钛相,并且在富集的试样中碳化钛的面积分数沿着超重力方向逐渐增加。重力系数越大,富集时间越长,碳化钛的富集效果越好。预处理渣在重力系数G=300于1320℃等温富集20 min后,下部富集渣中碳化钛的含量由常重力下的11.6%提高到了18.8%。另外,经超重力场过滤分离后,碳化钛全部被截留在碳毡上部的精矿中,脉石相则被分离到下部坩埚中。预处理渣在重力系数G=300于1320℃等温分离20 min后,上部精矿中碳化钛的含量提高到了23.8%,而脉石中则找不到任何碳化钛。  相似文献   
3.
以热力学计算为依据,研究在焦炭还原攀钢含钛高炉渣的过程中,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化钛的生成量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重力技术来分离还原产生的碳化钛.研究结果表明:含钛高炉渣经高温碳热还原后得到有价组元碳化钛,当实验温度设定在1 600 ℃保温5 h时,还原渣中碳化钛的含量最高,熔渣中钛氧化物转化为碳化钛的转化率达到最佳.另外,还原渣经超重力分离后碳化钛被截留在碳毡上部的精矿中,脉石相则被分离到下部坩埚中,还原渣在重力系数G=300于1 320 ℃等温分离20 min后,精矿中碳化钛的含量由还原渣中的12.1 %提高到26 %,通过超重力技术可以使碳化钛含量提高一倍多.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炉煤气吸收法脱碳富集,实验研究了复合有机胺溶液对CO2的解吸特性。分别研究了吸收CO2达到饱和的二元复合有机胺DEA-DETA、DEA-TETA、MDEA-DETA、MDEA-TETA溶液的解吸曲线。结果表明,与DEA溶液相比,DEA-DETA溶液解吸速率峰值提高约33.6%,对应的解吸温度下降约4℃;DEA-TETA溶液解吸速率峰值提高约26.8%,对应的解吸温度相近。与MDEA溶液相比,MDEA-DETA溶液在70.1~77.8℃温度区间内解吸速率有所提高,MDEA-TETA溶液在66.9~90℃温度区间内解吸速率有所提高。4种复合有机胺溶液的解吸速率峰值分布为:7.533mL/s(MDEA-TETA)6.806mL/s(MDEA-DETA)5.603mL/s(DEA-DETA)5.317mL/s(DEA-TETA);解吸速率峰值对应的解吸温度分布为:90.3℃(DEADETA)90.9℃(MDEA-DETA)91.8℃(MDEA-TETA)94.6℃(DEA-TETA)。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脱硫石膏-碳酸钙熔浸富钾板岩回收硫酸钾的可行工艺。对钾长石-硫酸钙-碳酸钙体系的热分解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焙烧过程的可能总化学反应式为:2KAlSi3O8+CaSO4+14CaCO3→K2SO4+6Ca2SiO4+Ca3Al2O6+14CO2。焙烧动力学符合三维内扩散过程控制的Ginstling-Brounshtein动力学模型,其模型方程为1-2/3α-(1-α)2/3=1 386.84e-138 070/RT t,活化能Ea=138.07kJ/mol。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共混合法负载Fe2O3高变质程度脱灰煤的热解反应性,结果表明煤粉负载Fe2O3后热解反应性高于无负载的热解反应性。负载Fe2O3煤样在程序升温加热的马弗炉中制备出半焦,利用FTIR、XRD和RAMAN等分析了半焦结构。由TG和FTIR可知,负载Fe2O3煤样热解时,热解转化率增加,热解后自由基增加。由XRD可知,Fe2O3没有使得煤样半焦的002峰衍射角发生明显变化,但使La和Lc参数明显降低,说明半焦的微晶结构石墨化程度降低。另外,在XRD分析谱图中发现部分Fe2O3被还原成FeO。由RAMAN可知,Fe2O3使半焦的G峰峰面积降低,D峰峰面积增加,说明半焦的有机结构有序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烧结过程中烧结矿各主要组分对NO脱除反应的影响,研究了有O2和无O2条件下CO还原NO的反应规律,并在还原性气氛下对烧结矿催化还原NO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500~1 000 ℃,分别以CaO、MgO、Fe2O3和烧结矿为填料层,在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研究NO的脱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CO还原NO反应催化作用的强弱顺序为CaO>烧结矿>Fe2O3>MgO。烧结矿作用下,CO体积分数为12%时,NO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CO还原NO反应的Arrhenius曲线以780 ℃为界分为两段,两段的反应机理不同。反应体系中O2存在时不利于NO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浸渍法制备CeO2和CaO改性焦粉作为烧结燃料降低NOx排放。分别采用焦炭燃烧模拟实验和烧结杯实验对CeO2和CaO降低NOx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CeO2和20%CaO改性焦炭燃烧中,NOx减少排放率分别为148%和77%。在烧结杯实验中,以20%CeO2和20%CaO改性焦粉作为烧结燃料,NOx减少排放率分别为188%和135%。  相似文献   
9.
直接电解法制取金属镝的阴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接电解脱氧法(FFC法)电解氧化镝制取金属镝工艺为主要研究范畴。实验以烧结Dy2O3试样为阴极,高纯石墨棒为阳极,于CaCl2熔盐中电解脱氧。结合电脱氧理论系统研究了试样的成型压力、烧结温度以及烧结时间对所得阴极电解过程及产物脱氧率的影响。同时,结合对各条件下阴极片体的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及电脱氧产物XRD谱图分析,得到了阴极制备工艺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直接电脱氧法制备金属镝工艺是可行的,微孔阴极中的颗粒连通性好、颗粒尺寸小、孔隙率高均有利于电脱氧进行。实验得到的最佳电极制备条件为:成型压力为15 MPa、烧结温度为1200℃、烧结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10.
流态化还原铁精粉粘结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剑华  郭占成  唐惠庆 《钢铁》2011,46(2):7-11
采用热态可视化流化床装置研究了铁精粉流态化还原过程,描述了流化床粘结失流过程的一些宏观表现和颗粒的微观变化.研究发现,失流后不同还原剂引起的料层膨胀程度明显不同,例如用H2作还原剂时料层膨胀40%左右,而用CO时膨胀会达到82%,而且颗粒问的粘结强度也与还原剂的种类有关.同时,适当降低还原温度可以延缓失流的发生也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