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稀土尾水中钇离子(Y3+)的回收,探究了好氧颗粒污泥(AGS)对Y3+的吸附-解吸附效果。考察了混合方式、初始Y3+浓度、pH、盐度、铅离子及粒径对AGS吸附效果的影响。相比于搅拌及振荡,曝气混合下AGS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80%以上的吸附在前10 min完成。当初始Y3+浓度<50 mg/L时,AGS能完全吸附废水中Y3+离子,此后吸附率随着Y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Na+和Pb2+会与Y3+竞争AGS上的吸附位点,导致吸附率减小。0.6~1.0 mm的AGS吸附容量最大,2.4~3.0 mm的AGS经人工破碎后吸附容量增大15%。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动力学符合伪二级模型(R2=0.9999),表明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Webber-Morris方程分析表明颗粒内扩散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热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49),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单分子层吸附过程,拟合得到最大吸附量为Qmax=24.39 mg/gSS。利用XPS对吸附前后AGS进行表征,发现参与吸附官能团有酯基、羧基、氨基,同时与K+进行离子交换,钇在AGS表面的主要化学态是Y2(CO3)3。探究了硝酸及氯化铵对吸附饱和AGS的解吸效果。HNO3的单次解吸附率(99%)明显高于NH4Cl(64%),但五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HNO3组解吸附率降至10%,NH4Cl组解吸附率仍维持在50%。  相似文献   
2.
以FeCl3、NH3·H2O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分步反应合成了硅铁红色料。研究了煅烧温度、硅铁比、包裹次数等工艺因素对色料红度值的影响.利用XRD、FTIR和全自动测色差计等分析手段对色料结构和呈色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图谱中未发现有Fe2O3或Fe3O4的衍射峰,表明铁离子被包裹在二氧化硅晶体内,采用本方法所合成的硅铁红色料具有较好的包裹效果.FTIR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二氧化硅对铁红色料的包裹.同时,色料的红度值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900℃煅烧的色料具有最大红度值,a*=22.89,比传统固相法合成色料的最佳煅烧温度降低了200℃;随着硅铁比的增大,色料的红度值仍出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硅铁比等于5∶1红度值最大;随着包裹次数的增加,SiO2的包裹层逐渐增厚,色料的红度值逐渐减小,而明度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纳升(nL)级生物样品核磁共振微检测技术中,高信噪比平面螺旋微线圈的设计方法及结果,介绍了这种检测技术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了改进方法。论述了核磁共振平面螺旋微线圈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推导出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信噪比与线圈几何参数的数学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对信噪比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最优信噪比条件下的线圈几何参数值,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品质因数。最后,概括了平面螺旋形微线圈几何参数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4.
钛及钛合金以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以及对MRI无磁场干扰、在口腔内无异味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口腔用材料。综述并简要分析了钛及钛合金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口腔用新型钛合金开发、口腔用钛合金的表面改性以及口腔用钛及钛合金的3D打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归纳并指出我国不仅要大力开发口腔领域专用的钛及钛合金,并推进其标准化,同时要提升现有口腔用钛及钛合金的材料质量水平,进一步推进口腔用钛及钛合金3D打印工艺及材料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榍石型、尖晶石型、混合晶体型、天然矿物型、析晶弥散型5大系列在陶瓷抛光砖坯体中的增白乳浊效果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析晶弥散新型乳浊剂的效果最佳。通过试验分析了添加析晶弥散型乳浊剂对生坯强度、烧结温度和强度及耐化学腐蚀等重要物化性能的影响,得知与添加硅酸锆相比各项指标相当或超过其数据。采用XRD、SEM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析晶弥散新型乳浊剂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6.
自“六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地质已从石油地质研究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中国天然气地质学。为了站在战略高度研究和认识我国天然气资源特点,评估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应从资源评价、成藏机制等方面,加强天然气基础研究,并注意研究工作的集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产锆英砂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小勇  熊丙昆 《陶瓷》2010,(2):14-16
锆英砂是以晶体状态出现,呈四方柱结构,是优质的耐火材料。多与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等共生于海滨砂中,经水选、电选、磁选等选矿工艺分选后而得到。锆英砂其理论化学组成为:ZrO2 67.1%;SiO2 32.99,6。纯净的锆英砂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常因产地不同、含杂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而呈黄、橙、红、褐等色,莫氏硬度为7.8,密度为4.6~4.71g/cm2,折射率为1.93~2.01,熔点为2550℃。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自洁功能陶瓷的概念、分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分别阐述了三大自洁功能材料(含金属离子自洁功能材料 ,光催化半导体功能材料 ,远红外线功能材料)的自洁机理及其制作工艺 ,提出了目前自洁功能陶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振海  郝小勇 《陶瓷》1998,(5):16-19
本文系对省部级攻关项目“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和制品的开发研究”研究部分的总结,分别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制备过程的颗粒级配,浆料外加剂,部分成形技术和准静态氮化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