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具有放射性的含铀废液,本实验采用间歇法,选用养护28 d、粒径为200~220 μm的地质水泥颗粒作为吸附剂,通过改变水泥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U(Ⅵ)浓度、溶液温度等环境因素,研究地质水泥对U(Ⅵ)的静态吸附规律,为评估含U(Ⅵ)地质水泥固化体的固有稳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较低固液比(0.5 g/L)和较短时间(1.5 d)内,地质水泥对不同浓度U(Ⅵ)的吸附率达99.9%以上,且吸附量受U(Ⅵ)浓度和环境因素(pH值、溶液温度)的影响较小,吸附条件温和。热力学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意味着该过程是一个吸热、以单层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吸附材料结构表征结果证实,该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静电吸引)与化学(离子交换)两种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用地质特种水泥原料粉末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对含锶溶液的静态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静态吸附平衡的最大吸附率为47.91%;最佳吸附时间为1.6 d;在碱性条件下地质特种水泥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速率按照与吸附驱动力的平方呈正比关系进行演变;地质特种水泥对锶离子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高放废液中贵金属(PGMs)的含量、存在形态,玻璃固化体中PGMs的溶解度、存在形态、颗粒大小等化学行为进行归纳,同时针对玻璃固化过程中PGMs对玻璃性质(流变、粘度、热导、电阻)的影响进行总结。该文为研究典型贵金属元素在玻璃中的溶解度及其变化规律、典型贵金属元素在玻璃中的化学行为及沉淀机理以及典型贵金属元素对玻璃性质的影响研究提供调研基础,可为我国玻璃固化技术的研发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特种水泥对模拟含铀废液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铀废液这类具有放射性的特殊废液,本实验选用养护28 d、粒径为200-220μm的水泥颗粒作为吸附剂,通过改变吸附时间t以及pH值,获得地质特种水泥对含铀溶液的静态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地质特种水泥对不同浓度含铀溶液(20 mg·L~(-1)、30 mg·L~(-1)、40 mg·L~(-1))的静态吸附均在第1.5 d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q_e)分别达到40.257 mg·g~(-1)、60.423 mg·g~(-1)、80.386 mg·g~(-1),最终静态平衡吸附率高达99.95%;保持铀溶液浓度一定(30 mg·L~(-1)),改变吸附体系的pH值(5、7、9),地质特种水泥对U(Ⅵ)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9.50%,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设定的环境条件下,地质特种水泥对U(Ⅵ)有极强的吸附能力,且其吸附效果基本不受含铀溶液浓度和pH值的影响。同时,静态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地质特种水泥静态吸附铀的全过程(t=0-41 d),其相关系数R~2高达99.99%,表明地质特种水泥对U(Ⅵ)的吸附机理为:吸附速率按照与吸附驱动力(q_e-q_t)的平方呈正比关系进行演变。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核素90Sr是核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污染核素,吸附法是处理放射性核素90Sr污染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吸附90Sr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法、络合/螯合吸附法、静电吸附法、表面与多孔吸附法等,并比较了各自的优劣,以期对采用吸附法处理放射性核素的工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海后处理厂和六所村后处理厂的玻璃固化设施和运行情况,以及针对当前玻璃固化中出现的熔炉底部出料口堵塞、乏燃料储存池泄露等问题,日本在固化设施、运行方式、原料组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在未来的研究计划中,日本将侧重于低放废物玻璃固化研究的标准制定,冷坩埚以及等离子体固化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同时加强配方研究及先进工艺流程的开发,从而实现玻璃固化的减容性和经济性,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玻璃固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项技术的完善以及使用,我国的电信事业越来越走向时代的前沿。而通信行业的竞争又十分激烈,如果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去完善自身。本文就提出了光驻地网光路工程,在文章的开始先简要介绍了光纤驻地网,然后主要谈及到一二级光路的开通模式,以及自动调度功能的实现,其中也简单分析了一二级光路自动调度的优缺点,最后论述了一二级光路的实际运用。希望本文能够为电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