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逆波束形成是利用各阵元接收信号间的互功率谱估计声场平面波强度的理论,较之常规波束形成,它具有更高的方位分辨能力和噪声干扰抑制能力。在分析逆波束形成理论及其傅立叶类求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的AR模型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将参数模型引入到逆波束形成的求解当中,通过引入前向后向平均,克服了信号协方差矩阵在小信噪比和快拍数较少情况下估计不准的问题,从而减轻了旁瓣的起伏,有助于实现对弱目标信号的检测与估计。通过大量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家庭智能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家庭智能化系统集结了家居生活中的各子系统,从而对能源支出和资金调节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生活方式优化,为用户创造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智能互动终端作为家庭智能化的核心,不仅具备现有设备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功能,还将实现与客户及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交互和信息控制等功能,满足需求侧管理、用电信息查询、网络购电、节电管理等增值服务的需求,本文就此阐述研究背景和相关产业及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技术的人体经穴电位信号分析方法.目的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区分和辨别中风病人与正常人不同身体生理状态.首先,采集人体手部6个原穴(神门,太渊,大陵,合谷,阳池,腕骨)处的电位信号,再将得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及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进而选择性地提取出某些小波系数,用以计算相应的能量系数、高低频能量系数之比和各层能量系数方差.计算结果经归一化之后,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到以morlet小波作为隐函数的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神经网络表现满足预期要求,说明本方法区分和辨别中风病人与正常人不同身体生理状态的可行性、有效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型雷达接收机的信号特点,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专家知识相结合的雷达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某型雷达接收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采样信号经过小波去噪和小波特征向量提取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小波神经网络隐含层的激活函数选用小波函数,完成雷达接收机典型故障的诊断;MATLAB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诊断准确,智能化水平高,有很好的自学习能力,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正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两航天器近距离交会中,常采用基矢量理论。但是在远距离交会时,使用传统方法计算误差较大。采用基矢量理论和过渡坐标系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方法首先采用基矢量法,对交会时间进行优化。在得出交会时间的前提下,将交会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并且以时间间隔作为控制量,来重新建立交会坐标系,并推导了迭代方程。最后,可以不考虑地球摄动的相对运动方程作为参考模型进行验证,仿真计算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位置误差很小,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修正Q_1有限体积元方法处理节点未知量,本文提出且分析了扩散问题的一个稳定的九点格式.基于修正Q_1有限体积元格式理论和离散泛函分析,我们在弱几何条件给出了稳定性分析和H~1误差估计.与已有的一些中心型和杂交型格式相比,该格式不遭受所谓的数值热障现象.但是该格式需要多求解一次线性方程组.数值实验表明了格式有效性并且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