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多源聚合下同时对齐域不变特征较困难而造成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 提出基于自监督任务的多源无监督域适应法. 该方法引入旋转、水平翻转和位置预测3个自监督辅助任务, 通过伪标签性、语义信息的一致性对无标签数据进行自适应的对齐优化. 构建新的优化损失函数, 减少多域公共类别的分类差异. 针对类别不均衡的问题, 基于少样本大权重的原则, 定义动态权重参数, 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 在公开的Office-31、Office-Caltech10 2种基准数据集上, 与现有的主流方法进行实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在类别均衡、不均衡2种情况下, 分类精度最高可以提高6.8%.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北沙参多糖的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产地北沙参中多糖的提取率、可溶性总糖含量、黏度、分子量分布、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地不同,北沙参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存在差异,但具有相似的紫外、红外光谱学性质及分子量分布。多糖提取率范围在(13.20±0.07)%~(26.75±0.01)%之间,可溶性总糖含量范围为(81.28±0.02)%~(89.10±0.10)%,黏度范围为(6.55±0.05)Pa·s~(9.40±0.10)Pa·s;其中产地为河北安国的北沙参多糖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半数清除率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237、0.564、10.614 mg/mL。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香味。2,3-丁二酮(2,3-butanedione,BUT)是具有挥发性、黄油类颜色和气味的香精。这些特性使BUT常常被添加到食品中。尽管BUT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但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BUT蒸气会导致肺功能受损,肺部存在限制性或阻塞性的呼吸道狭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存在短期和长期暴露于BUT中导致的临床发病症状。为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BUT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文章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讨论了BUT的毒理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北沙参多糖及其铁配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北沙参多糖,经三氯化铁共热合成得到多糖铁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透射电镜、差热-热重联用热分析仪等对多糖及其铁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并考察其清除羟自由基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为18.4%,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00:4.25,制备得到的多糖铁配合物中铁离子质量分数为19.31%,是以聚合的β-FeOOH微核为核心,多糖在其表面配合形成的多糖铁(Fe~(3+))表面配合物。结果表明,北沙参多糖及其铁配合物均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且经铁修饰后的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北沙参多糖经铁修饰后,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磷脂复合物(GE-PLC),以提高栀子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UV,IR和DSC对GE-PLC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大鼠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栀子苷与磷脂的质量比m(栀子苷)∶m(磷脂)=1∶4,栀子苷质量浓度16.7 mg/m L,40℃条件下反应1.5 h.物性表征显示栀子苷与磷脂未形成新的化合物,GE-PLC的脂溶性约为栀子苷的15倍.药动学结果显示GE-PLC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为栀子苷的1.63倍.GE-PLC制备工艺稳定且复合率较高,脂溶性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栀子苷的吸收,可见磷脂复合物对水溶性好、膜渗透性差的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祁白芷多糖的脱色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活性炭脱色法、双氧水脱色法及大孔树脂脱色法3种脱色方法对祁白芷多糖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考察标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OH)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对比祁白芷多糖的脱色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 对比三种脱色方法,选择脱色效果较优的大孔树脂脱色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大孔树脂法的最优条件为:多糖与大孔树脂湿重的质量比为1:25、脱色温度为20℃、调节pH为6、脱色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脱色率为56.22%,多糖保留率为75.34%。且脱色前后的祁白芷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大孔树脂脱色法对祁白芷多糖的脱色效果较于其他两种的更优,且脱色前的祁白芷多糖抗氧化活性优于脱色后的。为改善祁白芷多糖的外观和将其开发为抗氧化剂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青少年教育游戏的开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存在教育性与游戏性生硬结合、覆盖科目有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应用Authorware+VRML、Flash软件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教育游戏开发设计了相关案例,主要针对安全教育、字母书写设计了相关的教育游戏,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3种鱼糜原料的基本成分、pH值和色泽,并测定其凝胶制品的TPA、凝胶强度、色泽及保水性。结果表明,3种鱼糜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分别为红三鱼15.25%、丁鱼14.15%、巴浪鱼13.39%;水分含量和pH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灰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凝胶物性物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糜凝胶制品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回复性、黏结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凝胶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红三鱼(4 247.68g·cm)丁鱼(2 293.66g·cm)巴浪鱼(1 499.98g·cm)。色泽分析表明加热能显著提高鱼糜的亮度,从而增加白度。持水性分析表明,3种鱼糜保水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巴浪最高,丁鱼次之,红三鱼最低。  相似文献   
9.
提取方法对北沙参多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热水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碱液提取、酸液提取、纤维素酶提取等方法提取北沙参多糖,得到各北沙参多糖:GLP-W、GLP-U、GLP-M、GLP-L、GLP-A和GLP-E。对各多糖的提取率、可溶性总糖含量、黏度、结构特征、固体形貌、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依次为GLP-A(39.62%)GLPE(38.33%)GLP-L(24.80%)GLP-W(23.93%)GLPM(18.92%)GLP-U(12.68%);北沙参多糖溶液的黏度均随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下,GLP-L的黏度最大;可溶性总糖含量大小依次为GLP-A(74.05%)GLPL(67.57%)GLP-W(65.41%)GLP-U(63.25%)GLP-E(33.03%)GLP-M(28.71%);抗氧化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活性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一定时,活性趋于稳定。超声波提取的北沙参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IC_(50)分别为3.091,1.999mg/mL;碱液提取的北沙参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强,IC_(50)为1.437mg/mL。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7-200可编程控制器在焦炉四车联锁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焦炉机车连锁定位系统的构成、炉号识别与自动定位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无线通讯原理及以推焦车为对象的PLC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