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73篇
电工技术   226篇
综合类   112篇
化学工业   205篇
金属工艺   178篇
机械仪表   222篇
建筑科学   170篇
矿业工程   117篇
能源动力   66篇
轻工业   118篇
水利工程   81篇
石油天然气   121篇
武器工业   42篇
无线电   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0篇
冶金工业   119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学习的新时代正式到来,各高校移动数字教育体系建设不断转型升级,移动学习技术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转型提供有利条件,移动学习已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的实践——接受式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模式充分符合高校教学发展主要特征,更适合生产实习。  相似文献   
2.
以塔河油田10区的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在明确断裂主控岩溶的背景下,分析岩溶作用过程与缝洞空间分布的关系,揭示了研究区缝洞体内幕结构及油气生产差异机理。通过对钻井、地震、示踪剂等动态和静态资料的分析,将研究区缝洞储集体划分为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4种类型。结合地球物理描述与相似露头观察,分析断控岩溶作用下溶洞的发育过程,并建立基于成因演化的缝洞空间分布模式。岩溶作用下储层的发育具有分带性,依据该模式从内向外划分出4个溶蚀相带,分别是大型溶洞带、溶蚀孔洞密集区、缝洞联合发育体以及最外围的裂缝破裂带。不同的溶蚀相带其发育的主要储集体类型、储集物性、井震特征以及储量和产能情况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所揭示的不同井之间的响应和连通情况,明确了研究区不同钻井分别钻遇了不同发育程度或演化阶段的缝洞溶蚀相带,且主要存在溶洞连通、缝洞连通和裂缝连通3种沟通方式。通过对缝洞溶蚀相带空间配置关系的有效刻画,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岩溶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取得较好的数值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对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5.
以福安大白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白茶感官审评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在外形、香气、滋味、叶底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茶黄素含量、茶褐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白茶;可溶性糖含量、茶红素含量、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常规白茶共检出5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5种、碳氢类12种、酮类9种、醛类6种、含氮类5种、酯类4种、杂氧类3种、内酯类2种。有机白茶香气成分含量(10.55)高于常规白茶(7.88)。从总体上看,有机白茶的品质优于常规白茶。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是一种高负荷、有毒、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传统处理工艺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 放标准。 目前,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普遍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组合工艺。 生物处理 作为整个水处理系统的主体与核心,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方 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焦化废水极低的可生化性、水质水量波动性较大、生物工艺处理 效率低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焦化废水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以及多种焦化废水预处 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分析了生物处理段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 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对各种水处理新技术进行了盘点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焦化废水处理技 术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模拟降雨下离子型稀土矿区坡面产流产沙与稀土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研究离子型稀土矿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基本特征及稀土迁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总产流量和总产沙量分别为2971.3×10-3L、14.87×10-3kg,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产流率和产沙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随着降雨的持续进行先加速递增,后匀速递增,直至降雨结束,两者呈线性关系。(2)各降雨时段内径流和泥沙中的稀土含量分别在5.57 ug·L-1~20.33 ug·L-1、116.2 mg·kg-1~290.7 mg·kg-1范围内,径流和泥沙迁移的单位稀土含量和稀土总量分别为10.91 ug·L-1、32.42 ug,228.23 mg·kg-1、3393.79×10-3mg;在径流中表现为重稀土含量、重稀土迁移量高于轻稀土含量、轻稀土迁移量,而在泥沙中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3)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径流和泥沙的稀土含量及稀土迁移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为揭示降雨过程中土壤侵蚀与稀土迁移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文彪 《今日消防》2020,5(5):98-99
验收工作既是建筑工程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程序。消防验收是建设工程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火灾,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围绕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展开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致密砂岩气藏高产液的形成原因,以大牛地气田D28井区为例,从地质、开发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致密储层高产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微构造高差造成D28井区内形成局部高产液的相对富水区。在D28井区内发育河流相主河道,天然气在重力作用下向相连通的南部厚层砂体高部位运移,而原始地层水则逐渐滞留造成了井区“北高南低”的产液格局。井区内含水饱和度较高,水相更容易流动并产出,造成高产液。与气田老区相比,D28井区孔喉更加细小,且生烃强度较弱,储层中残余水相较多,同时,采用水平井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水的风险。综合研究表明,不利的地质条件是造成致密气藏气井高产液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地质认识程度、井位部署质量和工程工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气井产液风险。研究结果对致密砂岩气藏高产液机理认识和气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产数据对120 t RH精炼低碳钢QD08(/%:≤0.07C,0.15~0.35Si,0.25~0.45Mn,≤0.035P,≤0.035S)进行了RH碳氧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和自然脱碳分析,得出RH精炼自然脱碳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BOF终点温度≥1650℃,RH初始温度≥1 600℃,BOF终点[C]0.04%~0.10%,[P]≤0.018%,出钢前加顶浇石灰200 kg,出钢不加合金和脱氧剂,RH真空度4~8 kPa,6~8 min可使钢水[C]≤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