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线路单端电流行波故障测距因波头标定困难所导致的测距可靠性不高、难自动执行等不足,提出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式改进思路。首先分析线路故障实录行波的形态特征和影响故障距离折算的因素。针对故障的复发性和多厂家、跨平台、不同电压等级线路故障波形的相似性,对测距过程中的波头标定和距离折算2个关键阶段进行参数化、案例化描述,根据相应特征属性于历史案例库搜索最相近样本进行算法参数复用从而实现智能测距。该方法能够对复发性故障实现测距结论复用,能够对高相似度故障样本实现测距方法复用,测距效果随历史故障样本积累而提升。不同厂家行波装置获得的大量故障实录数据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HIL仿真,可在风力发电机组整个产品尚未成型阶段,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测试和初步参数匹配,建立某些系统的准确数学模型,缩短设计、研发周期.文章通过对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介绍,结合3 MW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测试,展示了这种半实物实时在环仿真的测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分别推导均匀无损和参数频变输电线路对雷电流的传变表示,以期研究绕击雷电流波形恢复方法。借助最小二乘反卷积技术,在理想模型下,根据输电线路保护安装处经高速采集获得的暂态电压能够完备地恢复出雷击点处的雷电流波形。继而分析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冲击电晕、高频噪声、雷击点定位误差以及绝缘子动态过程等对雷电流波形恢复准确度的影响及对策,给出克服反卷积计算病态的有效算法。分析和数字试验表明,该方法恢复雷击电流波形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Q-S曲线特征确定桩身极限摩阻通常最准确的做法为应力测试法,但造价较高,难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本文根据加荷过程中桩身的应力特征进行了等效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根据Q-S曲线数据分析桩身极限摩阻的公式,通过f-Q曲线最大值点可以定量给出桩身极限摩阻值和桩身等效单位摩阻值,另根据f-S曲线特征还可给出对应于极限摩阻的桩顶位...  相似文献   
5.
±800kV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短时窗电压均值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雷击干扰,分别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未故障、雷击故障和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的电磁暂态仿真分析,并分析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控制系统的动作特性和边界元件的电压闭环传递特性。分析表明:在雷击故障或非雷击故障下,存在故障电流入地的集中参数通路,电压波形在5ms时窗内多次与零轴相交。在雷击未造成故障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故障电流入地的集中参数通路,保护安装处观测到的电压暂态波形在5ms时窗内围绕各极直流电压轴线上下交替变化并逐渐衰减至极电压轴线。因此,在雷击引起故障或非雷击故障情况下,5ms时窗内的电压均值较小;在雷击未引起故障情况下,5ms时窗内的电压均值接近于该极电压轴线值。基于此,利用5ms电压采样值直接计算均值,并将其作"归一化"处理,提炼出了基于短时窗电压均值的雷击干扰识别算法,该算法具有抗随机噪声能力强、可靠性高、计算速度快且兼有故障选极功能的特点,大量的PSCAD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拓融合的±800 kV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0 kV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输电线路在雷击故障或非雷击故障下,因有故障电流入地的集中参数通路,保护安装处观测到的电压波形在5 ms时窗内幅值骤降,出现过零点,且多次与零轴相交,其故障后的暂态分量与极电压值相关度较小,时窗内的电压均值也较小。在雷击未造成故障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故障电流入地集中参数通路,雷电引起的冲击响应相对于极电压值较小,电压波形在5 ms时窗内围绕各极直流电压轴线上下交替变化,并逐渐衰减至极电压轴线,其电压暂态分量与极电压轴线相关度较大,时窗内的电压均值接近于该极电压轴线值。将时窗前2 ms电压采样值直接进行相关度计算,后3 ms采样值直接进行电压均值归一化计算,将两特征进行可拓融合来实现雷击干扰识别,兼有故障选极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产妇DIC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将我院就诊的100例健康产妇与15例发生DIC的产妇,分别进行凝血与纤溶系统产前检测,同时对15例DIC的产妇发生后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孕妇检测结果产前状态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Fib升高;而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ib降低,D-D升高;并随着DIC的发展产后检测结果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ib降低,D-D升高,3P试验(+)。结论产科DIC患者PT,TT,APTT升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亢进,D-D升高提示继发性纤溶的发生,PT、APTT、Fib、TT、D-D可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覆冰过山段线路耐雷水平计算与防雷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束洪春  黄然  张广斌  张斌  周海  陈鹏 《高电压技术》2010,36(6):1365-1371
云南电网220kV福贡—兰坪输电线跨越碧罗雪山的线路段受高海拔重覆冰的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每年一到覆冰季节,线路不均匀脱冰时经常出现导线对避雷线放电引起跳闸中断供电,致使线路被强迫停运数月。塔顶架设双避雷线的防雷措施对线路的供电可靠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该线路过雪山段不处于雷电活动频繁区的情况提出两种线路改造方案:在拆除双避雷线后,架设耦合地线或旁路屏蔽地线,旨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减小不均匀脱冰带来的影响。构建在不同防雷措施下的本段线路仿真模型并进行雷击电磁暂态仿真计算,比较耐雷水平以验证所提方案的防雷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线路避雷线拆除后仅架设耦合地线或仅架设旁路屏蔽地线,雷击杆塔时线路耐雷水平都能满足电力行业标准的要求。该线路经防雷改造后已经过一雷电季节和覆冰季节的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以上防雷措施改造方案能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线路的不均匀脱冰跳闸事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妊娠期间和哺乳期间连续微波辐射,对胎鼠和乳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甲状腺激素T3、T4在其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PF级昆明小鼠48只,分为妊娠期组与哺乳期组,并分别设立对照组,采用30mW/cm^2的微波,每天一次性辐射20min,连续辐射,其中对照组只做假辐射处理。妊娠期组自妊娠第1天起辐射至孕鼠分娩,共辐射21天;哺乳期组自出生第1天起连续辐射21天。在辐射第15天时分别取孕鼠和乳鼠血清,采用放免法测血清中游离T3、T4(F13、FT4)含量,待胎鼠及乳鼠成年后(2月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功能。研究发现妊娠期辐射组血清F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V3没有显著变化;在定位导航实验中,其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在目的象限的停留时间(17.70±7.07s)明显低于对照组(27.14±5.36s)(p〈0.05),跨越虚拟平台的次数(0.83±0.4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67±0.52)(p〈0.01)哺乳期辐射组血清FT4没有显著变化,而FT3显著降低(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其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哺乳期间连续微波辐射能导致乳鼠血清FT3降低,但对乳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妊娠期间连续微波辐射能导致孕鼠血清FT4降低,胎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提示FT4下降可能是微波辐射致胎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外热成像系统探测距离的估算,对于提高红外系统设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探测距离受很多因素,如目标特性,大气传输、热成像系统参数等的影响,这使得红外热成像系统探测距离的估算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红外作用距离估算一般是将大气透过率视为常数的,这会带来很大的误差.本文考虑了大气气溶胶模式下大气透过率随环境的改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的表达式.通过编制程序和查找相关数据,计算了热成像系统对点源和扩展源的探测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