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钢桥面铺装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Stone Matrix Asphalt,SMA)、浇筑式沥青(Guss asphalt,GA)、环氧沥青(Epoxy asphalt,EP)混合料双层铺装结构,进行了循环车载作用下钢桥面与沥青混凝土铺装疲劳损伤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基于疲劳损伤度,研究了钢桥面铺装疲劳损伤失效行为和疲劳开裂过程中损伤场、应力和应变场动态演变机制,推导出疲劳失效时的损伤场、应力和应变场计算表达式,并给出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理论公式。以三座钢箱梁桥桥面铺装(润扬长江大桥2005,南京长江三桥2005,苏通大桥2008)为例,对不同铺装结构组合方案下的复合梁进行疲劳试验分析和使用寿命理论预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钢桥面铺装疲劳损伤失效行为预估模型合理可行;相较于改性沥青、浇筑式沥青,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强高的强度低变形能力,更适合于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抗疲劳的设计要求;由环氧沥青混合料组合而成的“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层)+环氧沥青混凝土(上层)”的抗疲劳性能优于其它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组合方案,同等厚度组合情况下疲劳使用寿命可延长1倍~2倍以上;“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已应用于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和苏通长江大桥钢桥面工程,并已成功运行10年以上,其跟踪观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修正的标准线性固体模型的黏弹性本构关系,建立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车辙预估模型,定量描述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度比及环境温度对车辙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度比及环境温度与车辙相对形变量都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并给出准确的线性表达式。最后,通过掺入PAN纤维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和室内车辙试验,验证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车辙预估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培养体系与行业标准有效对接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文章以交通工程为例,以面向行业标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卓越计划"模式下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双元制"教育模式以及人才特色培养等进行多维度创新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某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抗震分析,按照"统一理论"将拱肋换算为一种材料,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采用Rayleigh阻尼进行基本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的最大内力、变形。结果表明:该拱桥以横桥向振动为主,拱肋平面外的刚度与平面内刚度相比较小,符合物理概念;拱脚的内力普遍大于拱顶,需综合考虑不同工况确定极值内力;拱桥在地震下的力学性能较好,能够满足规范关于常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强度与延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钢结构课程稳定设计部分的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又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个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横向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平  张晨  徐勋倩 《山西建筑》2012,38(28):30-31
对横向冲击荷载下的两端固支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件重点部位的应力、应变时程曲线以及塑性铰形成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横向冲击荷载下两端固支钢管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抗冲击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极值I型概率分布模型对龙滩升船机的设计风速进行分析研究,并用柯尔莫洛夫-斯米诺夫拟合适度检验法对所选概率分布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最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升船机的设计风速及设计风压。  相似文献   
9.
利用Unity3d技术、WebGL技术、OpenGL技术和3D仿真技术,开展了基于桥梁工程病害阈值控制指标识别的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应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展覆盖"预习、实施、复习、考核"全过程的虚实结合仿真实验,既可较好解决单一实体实验由于受成本、安全风险和进度安排限制而致病害检测操作复习难、考核难,公路桥梁组成构件空间分布位置再现难、技术状况评定示教效果差等问题,还可增强学生在进入实体工程现场前对具体分部件在工程空间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了解桥梁工程检测与技术状况评价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实现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虚拟仿真实验实验项目的"完整、高效、绿色、环保"和考核对实验过程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enSees平台,提出了后张无粘结混合装配式框架(PTHP)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合理选择了6条地震波,对该框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罕遇地震下框架的层间位移角、梁端转角、柱端转角均满足规范要求。框架的出铰情况合理,属于"梁铰耗能"机制。预应力的损失很小,预应力筋始终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