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7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341篇
电工技术   7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49篇
化学工业   1042篇
金属工艺   427篇
机械仪表   595篇
建筑科学   1079篇
矿业工程   544篇
能源动力   176篇
轻工业   871篇
水利工程   619篇
石油天然气   480篇
武器工业   144篇
无线电   8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8篇
冶金工业   351篇
原子能技术   123篇
自动化技术   10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SiCp/Al复合材料,探讨了SiC颗粒质量分数对SiCp/Al复合材料密度、布氏硬度、微观形貌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表面形成了少量可提高界面结合性的Al4C3化合物。随着SiC质量分数增加,SiCp/Al复合材料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当SiC质量分数增加至25%时,密度明显下降。SiCp/Al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随着SiC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长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SiC质量分数为20%时,材料的硬度最优(HBW 114),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值(0.3425),摩擦后试样表面形貌平整且犁沟较浅,SiC颗粒未出现明显剥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冶炼过程中齿轮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行为, 实现对钢中夹杂物特性的有效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 以20CrMnTiH齿轮钢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BOF-CAS-LF-VD-CC-轧制"的冶炼工艺对齿轮钢生产过程取样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阶段的夹杂物成分、尺寸、形貌和数量等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转炉冶炼结束后, 在CAS精炼结束之前, 钢中只有Al2O3夹杂, 且呈团簇状存在; 在LF造白渣5 min时, 加入钙线进行钙处理, 促进夹杂物的形态改变, 形成了Al2O3、Al2O3-CaO以及Al2O3-MgO夹杂; 在LF出站时, 已经结合成为球状的Al2O3-MgO-CaO、CaS-MnS类的复合夹杂和TiN夹杂; 在中包位置时, 除了球状的Al2O3-MgO-CaO复合夹杂和CaS夹杂, 还出现了小尺寸氧化物夹杂。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步化学还原法合成具有粒径双峰分布的铜纳米颗粒,并制备可在低温无压条件下烧结的纳米铜膏。铜纳米颗粒由平均粒径160 nm的大颗粒及其被平均粒径9 nm小颗粒包围的团聚体构成;采用乳酸基复合包覆剂不仅能有效防止铜颗粒氧化,还对纳米颗粒烧结过程有促进作用。280℃下无压烧结后的铜膏烧结接头剪切强度高达65 MPa,究其原因主要是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大尺寸块体铜颗粒的强化作用,以及铜膏烧结基体与上、下基板界面间形成了致密无缺陷的牢固冶金互连。铜膏烧结接头的形成主要由“颗粒-颗粒”间纳连接及“颗粒-基板”界面的纳连接而实现,前者以表面活性能高的小尺寸铜纳米颗粒为“桥梁”将大尺寸铜颗粒连接成致密块体铜,而后者借助乳酸铜高温下分解得到的铜纳米颗粒与基板间的互扩散和自扩散最终在界面形成连续且致密的纳连接层。烧结接头在空气中250℃时效1 000 h后,铜膏烧结基体与界面处虽出现空洞,但仍具有高强度(大于56 MPa),表明铜膏烧结接头有较好的抗高温热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锻件在锻后空冷+正火+淬火+回火后性能合格率低的原因,以及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对其进行工艺改进后的具体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20CrMnTiH钢锻件在原工艺和高温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转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工艺的冷速不足导致其淬火组织中出现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回火产生的碎片状铁素体导致其硬度不足且分布离散,晶粒不够细化则导致冲击性能不足。改进后的工艺保证了充足的冷速,最终得到大量回火托氏体+少量贝氏体的均匀混合组织,而锻热淬火保留的大量塑性变形位错则在回火过程中形成亚晶块,极大地细化了晶粒,同时α相上大量弥散分布的θ-Fe3C 质点对拉伸变形时的位错起到了钉扎作用,最终使锻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由于煤质变化某电厂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出于运行安全性的需要,拟进行抽低温炉烟改造。提出了5种改造方案,通过制粉系统热力计算、锅炉效率测试、锅炉热力计算、制粉系统空气动力计算等方法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高温炉烟、低温炉烟和热风三介质干燥系统改造后,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氧量可控制在9%以内,但锅炉排烟温度会比改造前升高28 ℃左右,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采用方案4抽取中温炉烟,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氧量也可以控制12%以内,排烟温度升高幅度在10 ℃左右,但调温效果不佳且会造成炉烟输送管道积灰和堵灰;方案5相对于方案4由于增加了炉烟风机,可以有效避免采用方案4可能发生的炉烟管道积灰堵灰问题,同时增加了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对比分析后最终推荐方案5作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某独立外缸结构汽轮机低压模块为研究对象,对低压内缸及汽封体等部件在抽真空阶段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了理清抽真空阶段所受的重力、真空力、热影响等因素对低压端汽封间隙的影响,分步骤施加以上3种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低压内缸产生整体下沉两头上翘的变形;在真空力作用下,端汽封随汽缸进一步下沉,底部间隙变大;在投低压缸喷水情况下,高温轴封蒸汽对端汽封及低压内缸加热,端汽封随汽缸整体抬升,底部间隙减小;在真空力、热影响联合作用下,端汽封底部间隙减小0.061~0.105 mm;在投入喷水情况下,整个抽真空阶段对低压端汽封间隙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7.
航空高速起发电机在可靠性方面要求高,对于带护套的表贴式高速永磁起发电机,永磁体预应力是通过在永磁体表面过盈压装非导磁合金护套实现,因此转子结构设计时需要合理的预应力设计。本文建立一种温度补偿的航空高速起发电机转子永磁体预应力设计仿真模型。以一台最高转速55000r/min的无人机用表贴式起发电机为例,分析过盈量对永磁体静态预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总结转子各部分动态应力随电机转速、温度、永磁体分段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同类型电机设计提供参考。最后对一台起动功率20kW、额定发电功率4kW、最高转速55000r/min的高速起发电机进行实验验证,证明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6在依次经过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后存活率分别为2.70%、3.53%及11.15%,活菌数分别为7.46、7.24(lg(CFU/mL))及 8.35(lg(CFU/mL)),且对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15.67%、8.75%、8.38%和11.47%、21.34%、10.44%;3 株菌株均可通过排除、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CICC10899和沙门菌WX29对肠道的黏附,黏附抑制率均大于13.51%;消化应激显著降低了副干酪乳杆菌W125和发酵乳杆菌146对肠道的黏附能力(P<0.05),但显著增加了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黏附能力(P<0.05),黏附率由17.60%增加到30.45%,且主要黏附素由消化应激前的表层蛋白变为应激后的蛋白和多糖;消化应激前后副干酪乳杆菌m111均为长梭状、圆润的杆状,表层物质的厚度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副干酪乳杆菌m111具有较强的耐消化应激以及对肠道黏附的能力,且消化应激可提高其黏附肠道的能力,是1 株潜在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益生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建筑审图存在的人工依赖性强、数据难融合共享和审查内容可视化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与知识图谱的建筑智能审图方法;首先,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将繁杂的建筑规范文本数据关联为结构化知识,建立知识与数据间的语义联系;其次,鉴于BIM模型的多源异构特性,提出基于IFC的建筑数据信息提取整合,为后续建筑智能化审图实现提供数据基础;最后基于HTML5网络框架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三维可视化、跨平台等功能的建筑智能审图系统,实现了建筑模型网页端显示及可交互操作、审图内容可视化展示、规范条文对应显示等功能;经实际建筑项目实验测试,该系统有效实现了被审建筑模型的智能化审图,并自动检测出不符合规范的建筑模型构件,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化审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炼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科学合理评估,将应急能力涉及的所有因素凝练划分为6个分项能力,给出了相应的评估要素,构建了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层次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应急能力评估模型,将专家评估结果中模糊 性的程度语言概念进行量化处理,实现了多因素多层次的评估问题从定性研判向定量分析的转换;同时提出了与评估模型相配套的专家遴选、评估方案和问题清单化梳理方法,形成了完善的炼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 力评估方法体系。以三家炼化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对应急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和评估分值进行求解确定,分析归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应急能力评价。研究成果可以为提升和完善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