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玥琪  胡敬芳  邹小平  高国伟 《化工学报》2017,68(12):4816-4823
针对我国水质重金属六价铬(Cr(Ⅵ))污染问题突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水质Cr(Ⅵ)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构建石墨烯纳米材料修饰金电极(rGO/Au)。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表征了rGO/Au的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方波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r(Ⅵ)在rGO/Au表面的直接电催化还原行为,优化了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还原电位和还原时间,以及支持电解质pH、浓度和检测电位等实验参数;采用计时电流法,在无须预富集的条件下,考察了Cr(Ⅵ)浓度与rGO/Au响应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材料对Cr(Ⅵ)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活性,计时电流响应值与Cr(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2000μg·L-1,最低检测限为0.5 μA·L-1(S/N≥3)。所制备的rGO/Au具有对常见其他重金属干扰离子(Cr(Ⅲ)、Ni(Ⅱ)、Cu(Ⅱ)、Mg(Ⅱ)和Mn(Ⅱ))较好的抗干扰性能,11次连续测定后,响应值相对初始值下降幅度小于10%,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提出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环保以及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能够应用于水质重金属Cr(Ⅵ)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手段可靠地检测出水体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是解决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前提基础.综述了目前水质重金属分析仪的种类和检测原理,系统介绍了光学法、电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并对不同分析仪的性能、特点以及研究现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水环境重金属分析仪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中重金属六价铬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其中水环境重金属六价铬[Cr(Ⅵ)]污染日显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Cr(Ⅵ)电化学检测方法发展较快,因其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表征信息丰富、仪器小型便携化的优点,为水环境Cr(Ⅵ)的现场、快速、实时、在线和连续测量等新测量要求提供了技术和条件.从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和电极修饰材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水环境中重金属Cr(Ⅵ)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ATmega128单片机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原理及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电源电路、温度检测电路、键盘输入、温度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等组成.其中电源电路采用数字和模拟部分分立设计,具有较好的抗干扰作用.温度检测元件使用线性度良好的Pt1000,提高测量精度.温度控制电路使用经典的H桥区动,桥路由四个MOS管搭建,驱动能力较强.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控制需求,能够用于户外医疗、旅行、军事等方面,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方便携带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水质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治理水质污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水质重金属检测技术方法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生物检测法,对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仪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比其在水质重金属检测过程中的利与弊进行探讨,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纳米材料技术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材料特殊的尺寸使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能,许多研究者将其应用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领域.本文从纳米材料技术在水环境重金属的光学检测与电化学检测两个方面,对纳米材料技术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做出综述并对其发展给予展望.光学检测方面主要对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法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检测水环境重金属中应用进行简要叙述;电化学检测方面则是根据纳米材料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材料,分别对其在水环境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