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涂有酚醛防锈漆的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分别采用香蕉水清洗、喷砂、百叶轮砂纸打磨、砂轮打磨等方法做表面处理,并进行抗滑系数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误涂防锈漆会严重降低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无论经过何种方法进行摩擦面处理,抗滑移系数都不能达到未涂漆的情况。用香蕉水洗、喷砂和砂轮细磨处理摩擦面具有相对理想的效果,测得处理后的连接的抗滑移系数可达到0.30以上,其中砂轮细磨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可达0.377。利用测得摩擦系数进行设计校核,如能满足设计要求,可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误涂油漆摩擦面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方正地区普遍存在地层倾角大、井斜严重等问题,一般都采用轻压吊打或引进国外垂直钻井系统等方式纠斜,为了降低钻井成本,设计了两种机械式垂钻提速工具,经多次试验验证,这两种方式均能实现井斜方位识别、井斜角度判断和纠斜等原理动作,通过对各自工具的优缺点总结分析,为易斜区块提速工具的设计优化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徐深气田区块登娄库组至营层组层位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导致在该段钻井工程中,单只钻头进尺少、钻头寿命短、机械钻速低,为解决难钻层位钻井效率低问题,在该区块深层应用了复合冲击钻井工具,该工具能够实现轴向和周向冲击,在减少钻头粘滑现象同时增加切削齿进入地层深度,提高破岩效率。在大庆徐深气田应用复合冲击钻井工具进行现场试验,提高机械钻速、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航空旅客会员等级以及航班舱位等级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等级的旅客群体,提升航空路线个性化推荐的准确性。在已有的加权矩阵分解模型基础上,引入旅客会员等级和航班舱位等级,建立了考虑等级因素的个性化航空路线推荐模型。通过实际航空运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考虑等级的个性化航空路线推荐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旅客会员等级和航班舱位等级显著影响航空路线个性化推荐的效果,同时考虑会员等级和舱位等级的航空路线推荐模型的平均召回率,与平均精确率比未考虑等级的航空路线推荐模型分别提高5.6%以及1.1%。研究还发现,考虑等级的航空路线推荐模型在不同等级的旅客数据集上推荐的效果存在差异,不同会员等级和舱位等级的旅客需求不同,舱位等级因素对高端等级旅客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普通等级的旅客,会员等级的影响因素大于舱位等级。  相似文献   
5.
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是一种新型钻井技术,可在高陡构造中实现主动、适时防斜的同时,有效解放钻压,提高钻速,极大地提高钻井效率及安全性,这在常规的防斜技术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介绍了一种自动防斜钻井工具,并针对该工具的重要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并对该工具的进一步研究给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钻井提速工具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结构不合理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工具失效而引起的井下事故时有发生,一次事故极有可能导致提速工具无法再进入现场推广应用,通过分析扭力冲击器、液动冲击工具、旋冲螺杆钻具等提速工具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井下事故的原因,给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为钻井提速工具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深井数量逐年增多,难钻地层可钻性差、岩石硬度大等问题制约着深井提速的步伐,严重影响了钻井周期和成本。新研制出的复合冲击钻井工具能够有效解决深井提速问题,该工具通过多维振动的方式达到辅助钻头破岩的效果。通过现场试验,有力证明了该工具提速效果显著,达到降低增效的目的。对已研发出的工具原理进行介绍,通过现场试验情况的描述,对该工具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工具的应用特点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公路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发生滑坡后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边坡产生滑坡的原因,推定滑动面的形态,按边坡滑坡处于近临界滑动状态的条件,反算边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边坡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对拟定的治理工程方案进行稳定性检算。经实践证明,治理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竹子坝料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以及料场开挖后形成的东、南、西3段人工边坡,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其影响因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AHP)在驾驶疲劳致因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驾驶疲劳致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驾驶疲劳致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确定了各层元素的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对驾驶疲劳致因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模型分析结果为驾驶疲劳致因分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