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尺度雷暴的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结构的探测是当今的热点问题。雷暴底层的细结构探测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一幅ERS-1图像,探测雷暴底层在海面留下的痕迹,结合辅助NOAA AVHRR和NCEP数据分析了2002年8月11日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中尺度雷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在锋面前沿产生的,北风和南风切变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激发动力。雷暴呈现椭圆形结构,长短半轴分别为13 km和10km,风暴中心强降雨区直径达5 km,雷暴前进方向是东北向,移动速度为5.9 m/s,在雷暴后部存在有组织的尾状条纹,结合雷暴结构诊断分析认为此尾迹是龙卷中心拖曳留下的痕迹。在雷暴外流区,冷空气反气旋式下降,周围的暖空气气旋式上升,两股气流的风切变导致大气内波的产生。此内波含有12个孤立子波,波长从450 m到237.5 m,平均波长为297.9 m。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设备无关位图结构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索引模式的256色设备无关位图的调色板编辑器功能。文中实现的调色板编辑器功能齐全、使用简便,可移植应用于需要进行调色板编辑的图像处理应用的开发模块当中。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星遥感已成为赤潮探测与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回顾了国内外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的进展,对国内外已开发的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给出了国内利用NOAA和SeaStar卫星探测与监测赤潮的3个实例。讨论了我国赤潮卫星遥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赤潮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研究南海内波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5~2005年300多幅ERS-1/2,Radarsat-1,ENVISAT、SPOT、Landsat、IRS和NOAA AVHRR图像统计了南海北部海洋内波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绘制了内波空间分布图,利用KdV方程和Levitus历史跃层资料反演了内波的振幅和波速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洋内波出现的区域主要有3块:吕宋海峡,东沙岛和海南东北部。内波传播方向以西向为主。在吕宋海峡,相速度达3 m/s,内波振幅超过100 m。在东沙岛附近,相速度在1.5~2 m/s左右,振幅在20~80 m左右;东沙岛西面和北面,相速度在1~1.5 m/s左右,振幅在5~20 m左右。海南东北部,相速度在0.4~0.8 m/s左右,振幅在2~4 m左右。内波的时间分布特征为:内波以4~9月为高峰期,1~3月和11~12月为低峰期;在每个月里以16~19日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