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辐照—盐酸浸出制备高钛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铁矿经过预氧化处理,再经微波辐照—盐酸浸出,能制得富钛渣,此工艺具有方法新、工艺简便、速度快、能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微波场中固体铝酸钠的快速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微波(2450MHz,600W)在1min内即制得了Na_2O与Al_2O_3mol比为1.1,水溶性较好的固体铝酸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微波辐照对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和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反应速度及产率的影响,并与无外场作用时的酯化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照引发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用微波辐照方式引发反应后,10%Ni/La2O3催化氧化甲烷制合成气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10g,原料气空速为150~180L·g-1·h-l,原料气中CH4与O2配比为2:l,且原料气从催化床层的上端通入时,催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甲烷和氮气在微波等离子体下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研究了甲烷和氮气的化学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选择性和甲烷转化率的影响。甲烷转化率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大和反应物配比 (n(CH4) /n(N2 ) )的减小而增大 ;在最佳条件下 ,甲烷转化率达96 2 %。HCN选择性随着n(CH4) /n(N2 )比的增大而降低 ;在n(CH4) /n(N2 ) <0 995时 ,HCN为主产物 ,且HCN的选择性随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在最佳条件下 ,HCN选择性达 91 4% ;在n(CH4) /n(N2 ) >0 995时 ,C2 H2 为主产物 ,然而HCN选择性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增加。C2 H2 选择性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增加 ,随着n(CH4) /n(N2 )的增大出现极大值 ;在最佳条件下 ,C2 H2 选择性达 72 77%。C2 H2 和C2 H6 的选择性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减小和n(CH4) /n(N2 )的增大而增加。对甲烷、氮气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进行了诊断 ,并运用自由基反应理论解释了反应条件对甲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脱氢偶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 ,研究了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在该偶联反应中 ,氢气是一种气体催化剂 ,它的加入有助于甲烷的脱氢偶联转化制备C2 烃。在相同的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和乙炔的选择性都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乙烷的选择性则降低。在最佳条件下 ,甲烷的转化率达到 77.5 % ,乙炔的选择性达到 74.1%。对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电子能量进行了诊断 ,根据实验结果 ,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CO_2氢化转化制低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微波等离子体下 C O2 氢化转化制低碳烃。实验结果表 明: C O2 的 加氢反应在微波等离子体下可以制得甲烷和 C2 烃, 其中甲烷和乙炔是主要产物; 产物中甲烷的摩百分含量随着微波输入功率的降低和 n( H2) / n ( C O2) 值的增加而增大, 生成的乙炔则和甲烷相反。反应中有少量的乙烷和微量的乙烯生成; 没有检测到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用静电悬浮双探针法测定了 等离子体反应中的电子温 度、能量和电 子密度。运用自由基反应理论解释了产物的分布以及反应条件的变化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己烷在WO3上的吸附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环己烷C5H12通过WO3气敏材料后的付立叶红外光谱研究的结果。实验发现,当温度≥450℃时,WO3加少量瓷粉对C6H12的敏感较为明显;而加入少量Pt,可使敏感温度降到150℃,此结果与同一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的测试结果相符。文中还对C6H12在WO3表面的吸附反应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戴树珊教授1928年11月生于江苏省扬中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随即师承唐敖庆先生从事“量子化学”学习与研究。在其早年的“杂化轨道理论”研究论文中,不仅具体更正了艾伦先生的“量子化学”的特征根表,并提出了:1.最优键函数;2.转动矩阵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化学活性与分子结构的相互关系,是每一个化学工作者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七十年代起,R.Hoffmnn等采用的碎片分子轨道近似方法以及“同瓣相似”的概念,抓住影响化学活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发展了应用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碎片分子轨道近似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子视为由几个碎片组成,应用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来考察“碎片”的前线轨道。从而揭示化学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两个碎片的前线轨道的数目、对称性、空间取向以及能级都相似——不是相同,而是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