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苯甲醛、尿素和乙酰乙酸乙酯三组分“一锅煮”可以同时制备Biginelli和Hantzsch两种产物。教学中通过改变催化剂种类、反应物料比、反应溶剂等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反应条件的改变对总产率及两种异构体比例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薄层色谱来跟踪反应进程,通过柱色谱分离混合物,最后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本实验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多数输送机的电控系统存在着输送机启动时的控制特性差、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综合保护控制反应速度慢、滞后性大以及功率平衡性差的缺点,在对带式输送机系统工作特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输送机电控系统。该电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输送机的软启动控制并极大提高了输送机系统在运行时综合保护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功率平衡特性,对提高带式输送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CT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煤-岩”特殊结构中的传播路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地震波走时CT技术,可利用回采工作面煤岩交界面的折射波对顶(底)板纵波波速进行成像,进而间接反映煤层性质。深入分析了地震波波速和地震波波速梯度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地震CT技术对煤岩体纵波波速的成像数据,评价结论以二维图像形式表现。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疆宽沟煤矿冲击地压工作面,评价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某高瓦斯双巷布置工作面外围巷道冲击地压案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建立了侧向采空区顶板断裂诱发时滞性冲击启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冲击启动原理,并发现了褶曲导致动载型冲击地压发生的案例。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后,外U留巷煤柱因采空区顶板侧向回转,产生偏移的弹性核;进风平巷通过背斜轴部带,因水平构造应力导致顶板垮断极度滞后,其断裂产生的动载源加载并扰动煤柱弹性核静载致其突破极限诱发时滞性冲击启动;静载荷积聚的弹性核在外U留巷煤柱中普遍存在,不足以诱发静载荷型冲击,背斜轴部顶板滞后垮断提供了动载荷源,因此判断其冲击类型为集中动载荷型,后期防治应针对动、静载荷源同时采取解危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在冲击矿压危险评价、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一套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体系建立在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为主的实测基础上,以地质构造异常探测、冲击危险源识别和剩余能量消耗为特征,对冲击矿压危险进行分阶段和分区域评价及防治。工程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对冲击矿压进行有效预警并能预防和减弱冲击矿压的危害,达到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将地震CT技术应用于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状态的确定,通过对比波速CT成像与现场煤岩体实际条件及常规矿压理论,验证了探测结论的可靠性,为采煤工作面矿压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煤矿井下冲击地压的合理监测预测方法,使得我国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提前预警效率得到提高,简要对比分析了岩石力学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建立了冲击地压发生模型,理论分析得出了冲击地压危险源的层次化分布特征,并确定了冲击地压危险源层次化辨识思路与地球物理辨识方法;在千秋煤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微震方法监测、工作面范围地音方法监测以及局部危险点电磁辐射方法监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物理监测方法表现出共同特点,即冲击事件前均能监测到前兆,表现为异常的微震事件、地音事件、电磁辐射事件,这些信息为辨识到的冲击地压危险源;与岩石力学监测方法相比,在时间上,地球物理方法能更为超前冲击地压显现,而辨识到冲击地压危险源;在空间上,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实现远程的、大范围的、立体的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如果进一步研究不同监测尺度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联合预警指标,将会使得冲击地压预报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浅谈根据非金属不燃物体被烧痕迹判定起火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玻璃、石料、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粘土制品 (如砖瓦 )等均属非金属不燃物体 ,由于他们具有不燃烧和熔点高等特性 ,火灾后其残留物大量分布于现场中 ,成为火调人员判定起火部位的有力证据 ,特别是对燃烧充分的现场。非金属不燃物体受到火灾温度作用后 ,会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 ,使其外观发生变化 ,形成一些特殊痕迹。表现为颜色和烧损破坏程度的区别上 (开裂、裂纹分布、疏松、脱落、熔化等痕迹 )。这些痕迹 ,与火灾温度、燃烧持续时间之间 ,与起火部位位置关系上存在着对应变化的规律和联系。1 根据表面颜色变化痕迹判定起火…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冲击地压矿井卸压爆破参数常不合理导致支护损伤,降低防冲效果的问题,采用锚杆无损检测系统在井下强冲击危险巷道进行现场原位试验研究,定量化分析了爆破动载下锚杆轴向工作阻力的定量损失规律。通过分析,获得了不同药量的爆破导致锚杆轴力损失的影响程度及空间范围。发现了爆破药量不小于6 kg时,随至震源距离的增大锚杆轴力的平均损失率基本呈乘幂关系衰减,但也存在局部突增的可能。同时爆破下锚杆轴力损失是与锚杆方位相关的,距震源越近与锚杆方位的相关性越显著。随着爆破药量的增大锚杆轴力损失率升高,药量越大升高速度越快。通过分析发现,众多影响因素中至震源的距离和锚杆方位只是表层因素,而爆破药量和煤体性质才是核心因素,并且核心因素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综合考虑爆破下锚杆轴力损失规律以及煤层爆破的卸压效果,优化了内蒙某矿强冲击危险巷道爆破卸压参数,现场应用效果理想。由此建立了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卸压爆破参数优化的现场原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机网格视觉密码体制与传统视觉密码体制相比,其数据量得到极大的降低.但这种视觉密码的安全性能却不理想.在传统随机网格体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网格视觉密码方案.该方案与传统随机网格视觉密码相比,只增加了很少的数据量,却极为有效地提高了随机网格视觉密码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